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. 导论 | 第12-20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16页 |
·汽车消费信贷 | 第16页 |
·汽车金融服务 | 第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6-20页 |
·国内汽车金融服务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2. 汽车金融服务及消费信贷发展概述 | 第20-30页 |
·汽车消费信贷的相关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国外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汽车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4页 |
·起步阶段 | 第22-23页 |
·发展阶段(1998年10月——2003年底) | 第23-24页 |
·相对成熟阶段(2004年至今) | 第24页 |
·汽车金融服务和消费信贷在宏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汽车金融服务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| 第24-25页 |
·汽车金融服务对微观经济的作用 | 第25页 |
·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模式 | 第25-30页 |
·美国汽车消费信贷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比较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国际比较 | 第30-31页 |
·运用SWOT分析对两种信贷消费主体的对比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两种信贷主体 | 第31-32页 |
·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优势、劣势对比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汽车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机会、威胁对比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加强二者合作开展汽车消费信贷 | 第35-38页 |
·双方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| 第35-36页 |
·双方开展合作的具体方式 | 第36-37页 |
·合作案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因素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汽车消费贷款的利率受到管制 | 第38-40页 |
·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 | 第40-44页 |
·信用制度的缺失,影响汽车信贷发展的逻辑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| 第42-44页 |
·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渠道、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受到限制 | 第44-46页 |
·汽车消费信贷产品单一,缺乏竞争力 | 第46页 |
·担保或保险制度不完善 | 第46-48页 |
5. 制约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48-53页 |
·模型设定 | 第48-50页 |
·模型计算 | 第50-51页 |
·实证结果分析 | 第51-53页 |
6. 结论和建议 | 第53-59页 |
·相关结论 | 第53-55页 |
·对策建议 | 第55-59页 |
·创新优化汽车消费信贷产品 | 第55-56页 |
·探索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合作新模式 | 第56-57页 |
·创新优化汽车消费信贷产品 | 第57页 |
·搭建汽车金融生态圈,打造共赢发展的平台 | 第57页 |
·加快汽车消费信贷的资产证券化步伐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