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金融法论文--保险法论文

畏罪自杀的保险处理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1. 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规范分析法第13页
     ·类比分析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案例分析法第14页
   ·基本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4-17页
     ·基本思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5-17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17-18页
     ·主要贡献第17页
     ·不足之处第17-18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畏罪自杀的法律处理综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处理综述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其他相关文献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简要评述第21-22页
2. 畏罪自杀的内涵及法律处理第22-27页
   ·畏罪自杀的定义第23-24页
   ·畏罪自杀的分类:理智型自杀与情绪型自杀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理智型自杀第24页
     ·情绪型自杀第24-25页
   ·刑事诉讼中畏罪自杀的处理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无罪推定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行为人死亡后刑事责任的认定第26-27页
3. 被保险人畏罪自杀与相关情形比较第27-34页
   ·保险立法意旨与冲突第27页
   ·被保险人畏罪自杀与自杀情形比较第27-30页
     ·自杀条款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畏罪自杀的保险处理与自杀条款第29-30页
   ·被保险人畏罪自杀与故意犯罪情形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故意犯罪条款第30页
     ·畏罪自杀的保险处理与故意犯罪条款第30-31页
   ·畏罪自杀与服刑的保险处理比较第31-34页
     ·畏罪自杀与服刑的主体一致性第31页
     ·服刑期间的保险合同有效性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畏罪自杀与服刑期间保险处理比较第33-34页
4. 国内畏罪自杀保险处理的问题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·自杀条款与故意犯罪条款的竞合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案例:《幸福定期保险》被保险人畏罪自杀案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虚拟案例设计:罪行较轻自杀死亡之情形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自杀条款与故意犯罪条款优先适用性不明晰第36页
   ·被保险人死亡情形下难以认定犯罪第36页
   ·被保险人因犯罪致死情形下法条规范之缺陷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虚拟案例设计:侮辱罪致死第37页
     ·未区分因犯罪致死与因犯罪处死情形第37-39页
5. 畏罪自杀保险处理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第39-44页
   ·无罪推定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·区分行为人精神状态第40-41页
   ·举证责任第41页
   ·自杀与故意自杀的界定第41页
   ·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无罪推定原则的启示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行为人精神状态区分的启示第42页
     ·举证责任、自杀与故意自杀的界定的启示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国际经验小结第43-44页
6. 研究结论与立法建议第44-49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明确竞合条款的适用顺序第44页
     ·明确理智型和情绪型自杀的区别对待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明确保险人免责的具体要件第45页
   ·立法建议第45-49页
     ·量罪而行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追诉时效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行为能力因素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责任转移第48页
     ·其它因素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后记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制度研究
下一篇:重构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管制标准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