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1 前言 | 第12-22页 |
·研究渊源与问题的提出 | 第14-18页 |
·研究导源于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| 第14-15页 |
·源自于对体育教学现实中过分重视“律规性”的反思 | 第15-16页 |
·来自对三大球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批判性思考 | 第16-17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| 第20-22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22-41页 |
·有关兴趣的论述 | 第22-26页 |
·兴趣的界定及其分类问题 | 第22-23页 |
·有关兴趣分类的梳理 | 第23-24页 |
·兴趣深入研究过程中凸显情境兴趣的重要性 | 第24-26页 |
·非体育领域情境兴趣的概念及其研究态势分析 | 第26-32页 |
·情境兴趣的界定 | 第27页 |
·非体育领域中情境兴趣研究态势 | 第27-32页 |
·体育领域情境兴趣的概念及其研究态势分析 | 第32-41页 |
·体育情境兴趣及其三大球项目情境兴趣的界定 | 第32-33页 |
·国外体育情境兴趣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33-36页 |
·国内体育情境兴趣相关研究综述 | 第36-39页 |
·体育情境兴趣研究小结 | 第39-41页 |
3 研究核心术语的界定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| 第41-47页 |
·核心术语的界定 | 第4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4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1-47页 |
·理论演绎与实践归纳法 | 第41-42页 |
·文献资料法 | 第42页 |
·质性研究法 | 第42-45页 |
·案例分析法 | 第45页 |
·实验法 | 第45-46页 |
·量表测试法 | 第46-47页 |
4 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理论架构 | 第47-71页 |
·课堂情境兴趣出场的多学科理论与实践依据 | 第47-55页 |
·情感、非理性、非智力因素等多学科对情境兴趣的阐释支持 | 第47-51页 |
·凸显情境是有效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| 第51-53页 |
·解决学校体育问题的路径依赖——情境教学 | 第53-55页 |
·三大球运动项目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理论架构 | 第55-71页 |
·人类行为动力学理论 | 第58页 |
·情绪发生机制假说:需要、预期假说 | 第58-59页 |
·情感教学模式理论:情境依赖 | 第59-60页 |
·主体习得性行为和技能自主生成性的复杂情境依赖 | 第60-63页 |
·运动项目情境的自在趣味强化原理和橡皮律定律 | 第63-64页 |
·三大球运动项目的发生学情境考察 | 第64-71页 |
5 普通高校学生对三大球情境兴趣的质性研究 | 第71-94页 |
·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的质性研究 | 第71-82页 |
·学生对篮球运动感兴趣的质性解析 | 第71-76页 |
·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的质性解析 | 第76-79页 |
·学生对足球运动感兴趣的质性解析 | 第79-82页 |
·三大球运动实践参与和偏好行为发生的路径转化与情境依赖 | 第82-87页 |
·观看、喜欢、欣赏与实践运动体验的关系 | 第82-84页 |
·运动参与与运动兴趣建立的复杂关系 | 第84-86页 |
·三大球实践行为偏好单—外部控制模式 | 第86-87页 |
·学生实践体验取向的解析 | 第87-94页 |
·学生实践体验取向的项目发生学致趣要素 | 第87-88页 |
·三大球运动项目蕴涵的群体情感仪式分析 | 第88-90页 |
·学生实践体验取向的有效教学情境 | 第90-94页 |
6 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实践 | 第94-109页 |
·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案例及其实证 | 第94-105页 |
·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西南科技大学排球改革个案(案例一) | 第94-96页 |
·篮球抢、打断球技术的课堂教学实验(案例二) | 第96-99页 |
·学生排球课堂情境兴趣的实验案例(案例三) | 第99-102页 |
·足球课堂情境兴趣的案例(案例四) | 第102-105页 |
·三大球课堂情境兴趣优化的教学案例、实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| 第105-109页 |
·三大球运动项目教学内容整体要素情境饱和度的课堂情境兴趣优化 | 第105-106页 |
·缄默知识视角下对课堂情境兴趣优化教学案例的解释 | 第106-107页 |
·课堂情境设置难度与个人能力的匹配 | 第107页 |
·有关情境兴趣维度中的新颖性解释 | 第107-109页 |
7 结论与研究不足 | 第109-11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109-110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2-118页 |
附录 | 第118-121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