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·水体富营养化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理论 | 第12-16页 |
·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| 第12-13页 |
·生物脱氮理论新技术 | 第13-15页 |
·生物除磷理论 | 第15-16页 |
·A~2/O 工艺简介 | 第16-20页 |
·传统 A~2/O 工艺 | 第16-17页 |
·改良型 A~2/O 工艺及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本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试验装置与监测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23-24页 |
·填料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水质 | 第25页 |
·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6-27页 |
第3章 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启动过程 | 第27-35页 |
·工艺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接种污泥及驯化 | 第28-29页 |
·启动阶段对 COD 的去除情况 | 第29页 |
·启动阶段氮的去除情况 | 第29-31页 |
·启动阶段 TP 的去除情况 | 第31-32页 |
·生物相观察及启动阶段发现的问题 | 第32-35页 |
第4章 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| 第35-61页 |
·试验目的和研究方案 | 第35页 |
·体积比对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性能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·体积比对系统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体积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·体积比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 | 第38-41页 |
·进水分配比对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性能的影响 | 第41-47页 |
·进水分配比对系统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进水分配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·进水分配比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混合液回流比对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性能的影响 | 第47-54页 |
·混合液回流比对系统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混合液回流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混合液回流比对系统除磷效果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其他因素对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9页 |
·污泥回流比 | 第54-57页 |
·DO 浓度 | 第57-58页 |
·pH | 第58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5章 碳源投加对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性能的影响 | 第61-67页 |
·试验目的与研究方案 | 第61页 |
·系统对 COD 和氨氮的去除 | 第61-62页 |
·系统脱氮效果的变化规律 | 第62-64页 |
·系统对 TN 的去除情况 | 第62-63页 |
·系统中对 NO3--N 浓度的变化规律 | 第63-64页 |
·系统除磷效果的变化规律 | 第64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6章 改良型复合 A~2/O 工艺低温下的去污性能 | 第67-77页 |
·试验目的与研究方案 | 第67-68页 |
·低温对 COD 去除效果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低温下系统脱氮效果的变化规律 | 第69-72页 |
·低温下系统除磷效果的变化规律 | 第72-74页 |
·低温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7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77-79页 |
·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建议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4-85页 |
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5页 |
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