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BIM技术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
| 致谢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·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技术路线框架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| 第13-28页 |
| ·绿色建筑相关概念 | 第13-17页 |
| ·绿色建筑的内涵 | 第13-15页 |
| ·绿色建筑的特点 | 第15页 |
| ·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建筑环境性能评价 | 第17-18页 |
| ·环境性能的定义 | 第17页 |
| ·环境性能评价意义 | 第17页 |
| ·环境性能评价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| ·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18-28页 |
| ·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现状 | 第18-19页 |
| ·典型的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| 第19-28页 |
| 第三章 建筑信息模型 | 第28-35页 |
| ·BIM技术的定义 | 第28-29页 |
| ·BIM产生的背景 | 第28页 |
| ·BIM的定义 | 第28-29页 |
| ·BIM的技术内涵和特点 | 第29-30页 |
| ·BIM的技术内涵 | 第29-30页 |
| ·BIM的特点 | 第30页 |
| ·BIM技术下的绿色建筑环境性能模拟 | 第30-35页 |
| ·BIM模式下环境性能评价的优势 | 第31页 |
| ·BIM建模 | 第31-32页 |
| ·BIM相关性能模拟软件 | 第32-35页 |
| 第四章 基于BIM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 | 第35-52页 |
| ·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| 第35-36页 |
| ·评价体系建立的目标 | 第35页 |
| ·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35-36页 |
| ·基于BIM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| 第36-38页 |
| ·绿色建筑环境性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8-45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38-42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解释说明及依据 | 第42-45页 |
| ·评价指标的权重体系 | 第45-48页 |
| ·权重确定方法 | 第45-46页 |
| ·三角模糊层次法 | 第46-48页 |
| ·基于BIM绿色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 | 第48-52页 |
| ·体系综合评价得分 | 第48-51页 |
| ·评价等级边界模糊化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| 第52-64页 |
| ·工程项目简介 | 第52页 |
| ·项目概况 | 第52页 |
| ·BIM建模 | 第52页 |
| 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| 第52-55页 |
| ·部分指标环境性能模拟 | 第55-61页 |
| ·太阳能利用率 | 第55-56页 |
| ·日照时间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室内声环境 | 第58页 |
| ·室内自然采光 | 第58-59页 |
| ·室内热环境 | 第59-61页 |
| ·可再循环材料使用 | 第61页 |
| ·项目环境性能评价得分 | 第61-62页 |
| ·评价等级确定 | 第62-64页 |
|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4页 |
| ·展望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附录一 | 第68-70页 |
| 附录二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