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31页 |
1 刺糖多孢菌概述 | 第12-26页 |
·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 | 第12-14页 |
·多杀菌素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·多杀菌素组成及特点 | 第15-17页 |
·理化性质 | 第17-18页 |
·生物活性 | 第18-19页 |
·作用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生物合成 | 第20-25页 |
·诱变育种方法 | 第25-26页 |
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| 第26-30页 |
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·常用毕赤酵母类型 | 第27-28页 |
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载体 | 第28页 |
·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因素 | 第28-30页 |
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刺糖多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| 第31-4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1-3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1-32页 |
·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| 第32-33页 |
·刺糖多孢菌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 | 第3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8页 |
·刺糖多孢菌 S.spinosa 49460 的生长曲线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生长时期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溶菌酶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溶菌酶作用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溶菌酶酶解温度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刺糖多孢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学分析 | 第37-38页 |
3 讨论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刺糖多孢菌的电转化 | 第40-5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0-42页 |
·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| 第42页 |
·大肠杆菌的转化 | 第42-43页 |
·大肠杆菌质粒 DNA 提取 | 第43页 |
·刺糖多孢菌基因组 DNA 提取 | 第43-44页 |
·刺糖多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 | 第44页 |
·质粒 DNA 定量 | 第44页 |
·PCR 扩增 | 第44-45页 |
·刺糖多孢菌原生质体的电转化 | 第45页 |
·转化子的筛选 | 第45-46页 |
·重组子的酶切鉴定 | 第46页 |
2 结果 | 第46-51页 |
·刺糖多孢菌不同生长时期对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质粒 DNA 浓度对 S. spinosa 49460 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电压和电阻对 S. spinosa 49460 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刺糖多孢菌 S. spinosa 49460 转化子的鉴定与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刺糖多孢菌 S. spinosa 49460 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 | 第51页 |
3 讨论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DNA-PEI- DS 提高酵母转化效率 | 第53-6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材料 | 第54-55页 |
·DNA-PEI-DS 纳米颗粒的制备 | 第55页 |
·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55页 |
·毕赤酵母电击转化 | 第55-56页 |
·电转化整合效率的计算 | 第56页 |
2 结果 | 第56-61页 |
·DNA-PEI-DS 纳米颗粒的形成 | 第56-57页 |
·PEI 处理对 DNA 整合效率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电压和电阻对 DNA 纳米颗粒整合效率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·酵母细胞浓度对 DNA 纳米颗粒的整合效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3 讨论 | 第61-63页 |
结论与创新点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4页 |
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74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