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创新点 | 第1-7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4页 |
1 引言 | 第14-2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8页 |
·传播新技术加速了全球“去地域化”进程 | 第14-15页 |
·经济全球化下的同质化倾向与多元化诉求 | 第15-17页 |
·全球混合体的产生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主要问题 | 第18-21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意义与难点 | 第21-25页 |
·理论价值 | 第21-22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22页 |
·研究难点与要点 | 第22-25页 |
2 国际传播研究中的文化观变迁—从“依附”到“混杂” | 第25-49页 |
·从现代化范式到依附理论——渐受关注的文化议题 | 第26-28页 |
·现代化范式的发展与问题——“失踪”的文化 | 第26-27页 |
·依附理论——文化帝国主义的前奏 | 第27-28页 |
·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及其文化观 | 第28-35页 |
·文化帝国主义与“新世界信息与传播秩序争论” | 第28-30页 |
·失去光泽的文化帝国主义 | 第30-33页 |
·后文化帝国主义时代?——国际传播的文化转向 | 第33-35页 |
·全球化传播范式下的文化——一个混杂时代的来临 | 第35-45页 |
·全球化时代的文化 | 第36-39页 |
·全球传播中的文化二元论 | 第39-42页 |
·国际传播中的全球性与地方性 | 第42-45页 |
·与文化二元论和整体观说再见——整装待发的混杂性理论 | 第45-49页 |
·全球化背景下“本真性”与“多元化”的理论局限 | 第45-46页 |
·混杂性:全球文化理论的下一站? | 第46-49页 |
3 文化混杂性概念的起源、发展和现状 | 第49-71页 |
·混杂性先前概念的问题与不足 | 第50-55页 |
·汇并——饱含轻蔑意味的宗教混杂用语 | 第51-52页 |
·伪善的修辞——杂糅与文化转移 | 第52-54页 |
·模糊且不稳定的“克里奥尔化” | 第54-55页 |
·混杂性概念的缘起与变化 | 第55-62页 |
·作为污名的“混杂”概念 | 第56-60页 |
·混杂的隐喻:从生物学到文化理论 | 第60-62页 |
·混杂性——全球化的文化逻辑 | 第62-71页 |
·后殖民主义中的混杂性 | 第63-65页 |
·混杂性与社会文化变迁 | 第65-68页 |
·作为混杂化的全球化 | 第68-71页 |
4 全球化传播语境下文化混杂化的诱惑与威胁 | 第71-93页 |
·混杂性概念的经验意义 | 第71-78页 |
·作为“第三空间”的混杂性 | 第72-73页 |
·混杂的文化,斜向的权力 | 第73-75页 |
·文化混杂的进步性和解放潜能 | 第75-78页 |
·揭开混杂性的进步面纱 | 第78-87页 |
·媒介文化产品的混杂化——赋权还是支配? | 第79-81页 |
·跨国媒介文化生产的不平衡 | 第81-83页 |
·混杂媒介产品的“文化特色空洞化” | 第83-85页 |
·被操纵的混杂化 | 第85-87页 |
·全球化、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混杂性 | 第87-93页 |
·囿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文化混杂性 | 第87-90页 |
·新自由主义与后社会主义混杂性 | 第90-93页 |
5 文化混杂性理论的局限与再思考——兼论中国语境下文化混杂性问题 | 第93-112页 |
·文化混杂性理论的局限性 | 第93-98页 |
·对混杂性概念的三种主要批评 | 第93-96页 |
·混杂性的连续谱:主导—协商—抵抗 | 第96-98页 |
·文化混杂性的再思考——作为社会实践的混杂化 | 第98-105页 |
·宗教和音乐领域的混杂实践 | 第99-101页 |
·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混杂实践 | 第101-103页 |
·作为传播实践的混杂性 | 第103-105页 |
·中国语境下的文化混杂现象与相关问题 | 第105-112页 |
·中国当代社会的文化混杂现象 | 第106-108页 |
·全球混杂时代的中华文化发展问题 | 第108-109页 |
·中国的城市空间与文化混杂 | 第109-112页 |
中外文参考文献 | 第112-12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