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3页 |
·国外研究 | 第8-9页 |
·国内研究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理论价值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2 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| 第16-21页 |
·大事件活动概念界定 | 第16页 |
·园博会概念界定 | 第16-19页 |
·园博会光晕效应界定 | 第19-20页 |
·重庆园博会基本信息说明 | 第20-21页 |
3 园博会光晕效应分析 | 第21-39页 |
·园博会政治光晕效应 | 第21-25页 |
·政治光晕效应成因 | 第21-22页 |
·园博会组织结构背景 | 第22-24页 |
·政治光晕效应对城市显示度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园博会社会光晕效应 | 第25-30页 |
·社会光晕效应成因 | 第25-26页 |
·社会光晕效应内容 | 第26-30页 |
·园博会经济光晕效应 | 第30-37页 |
·经济光晕效应成因 | 第30页 |
·经济光晕效应内容 | 第30-36页 |
·地理图谱 | 第36-37页 |
·园博会与其他大事件光晕效应的比较 | 第37-39页 |
4 园博会光晕效应发展问题 | 第39-41页 |
·非理性的扩张,攀比心理 | 第39页 |
·“门票不够补贴养” | 第39页 |
·后续可持续发展瓶颈 | 第39页 |
·城市肌理的融入问题 | 第39-40页 |
·主题重复,内容雷同,鲜有创新,无可历届传承之精髓 | 第40页 |
·展会需要与市场需要的矛盾 | 第40页 |
·费效比攀高 | 第40页 |
·风险抵御能力低下 | 第40-41页 |
5 园博会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| 第41-49页 |
·园博会发展趋势 | 第41页 |
·静态展示向互动多样化转变 | 第41页 |
·政府行为向商业行为转变 | 第41页 |
·维持粗放型向集约规范型转变 | 第41页 |
·数量型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| 第41页 |
·园博会筹建阶段建议 | 第41-43页 |
·建立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 | 第41-43页 |
·建立灵活机动的组织体系 | 第43页 |
·建立相应风险应对机制 | 第43页 |
·园博会展会阶段建议 | 第43-45页 |
·井喷现象扁平化 | 第43-44页 |
·后续利用的承接阶段 | 第44-45页 |
·园博园后续利用建议 | 第45-49页 |
·园博园后续利用现状 | 第45-47页 |
·园博园与 MICE | 第47-4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49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