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GIS的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3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概述 | 第9页 |
·耕地地力定义 | 第9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的研究概况 | 第9-12页 |
·国外研究进展 | 第9-10页 |
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GPS技术 | 第12页 |
·GIS技术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引言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第3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| 第15-24页 |
·研究材料 | 第15-19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8页 |
·计算机配置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资料的收集 | 第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基于GPS的土壤数据采集 | 第19-20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—特尔斐法 | 第20-21页 |
·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法—层次分析法 | 第21页 |
·单因素综合评价方法---模糊评价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---加法模型 | 第22-24页 |
第4章 基于GPS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| 第24-43页 |
·土壤样品的采集 | 第24-27页 |
·采样时间 | 第24页 |
·采样工具 | 第24页 |
·采样深度 | 第24页 |
·采样点定位 | 第24页 |
·采样单元确定 | 第24-25页 |
·采样方法 | 第25页 |
·采集样品制作 | 第25页 |
·采样注意事项 | 第25页 |
·土壤样品制备 | 第25-27页 |
·土壤样品的化验分析 | 第27页 |
·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状况 | 第27-43页 |
·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空间变异 | 第28-31页 |
·研究区土壤全氮分布空间变异 | 第31-33页 |
·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分布空间变异 | 第33-35页 |
·研究区土壤速效钾分布空间变异 | 第35-37页 |
·研究区土壤有效锌分布空间变异 | 第37-39页 |
·研究区土壤有效硼分布空间变异 | 第39-41页 |
·研究区土壤有效硫分布空间变异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基于GIS的耕地地力评价 | 第43-57页 |
·耕地地力评价 | 第43-57页 |
·数据库建设 | 第43-45页 |
·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| 第45-46页 |
·确定评价单元 | 第46页 |
·评价单元赋值 | 第46-47页 |
·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| 第47-51页 |
·确定评价因子的隶属度 | 第51-54页 |
·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| 第54-57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7-59页 |
·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4-6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参加的科研项目清单 | 第65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