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钢棒凸轮摆杆剪切机构动态性能分析与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PC 钢棒剪切机简介 | 第11-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1-13页 |
·PC 钢棒剪切机分类及特点 | 第13-17页 |
·共轭凸轮机构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·共轭凸轮机构简介 | 第17页 |
·共轭凸轮机构设计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含间隙共轭凸轮机构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·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含间隙凸轮运动副模型分析 | 第21-30页 |
·接触刚度分析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经典 Hertz 接触理论 | 第22-25页 |
·Hertz 接触理论基本假设 | 第22-23页 |
·接触区外形及压力分布 | 第23-24页 |
·弹性变形量及接触刚度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凸轮机构接触副模型 | 第25-29页 |
·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 | 第25-27页 |
·接触力学模型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凸轮摆杆剪切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| 第30-42页 |
·共轭凸轮剪切机构运动学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凸轮剪切机构运动规律分析 | 第31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共轭凸轮剪切机构动力学分析 | 第33-40页 |
·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34-37页 |
·工作端动态响应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振动影响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振动产生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振动产生原因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共轭凸轮机构再设计 | 第42-58页 |
·共轭凸轮机构设计计算 | 第42-52页 |
·从动件运动规律确定 | 第42-44页 |
·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| 第44-47页 |
·凸轮轮廓曲率半径及滚子半径计算 | 第47-48页 |
·凸轮机构基本尺寸及压力角 | 第48-52页 |
·再设计凸轮机构性能分析 | 第52-56页 |
·静力学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动力学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凸轮剪切机构基本尺寸对动力性能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含间隙凸轮剪切机构仿真分析 | 第58-70页 |
·凸轮与滚子从动件间隙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剪切机构仿真分析 | 第61-68页 |
·原有机构仿真分析 | 第61-65页 |
·再设计机构仿真分析 | 第65-68页 |
·间隙对凸轮与滚轮间作用力影响 | 第68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