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9页 |
一、民间借贷的概述 | 第9-14页 |
(一)民间借贷的主体及客体 | 第9-11页 |
1.主体 | 第9-10页 |
2.客体 | 第10-11页 |
(二)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民间借贷规模日益扩大 | 第12页 |
2.民间借贷纠纷不断 | 第12-13页 |
3.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依据不充分 | 第13-14页 |
二、民间借贷存在的意义 | 第14-19页 |
(一)民间借贷与正规借贷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1.互补关系 | 第14页 |
2.竞争关系 | 第14-15页 |
(二)民间借贷的优势 | 第15-17页 |
1.民间借贷的快捷性 | 第15页 |
2.民间借贷的灵活性 | 第15页 |
3.民间借贷的广泛性 | 第15-16页 |
4.民间借贷的人性化 | 第16-17页 |
(三)民间借贷存在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民间借贷可以弥补正规金融借贷的不足 | 第17页 |
2.民间借贷可以促进正规金融的发展 | 第17页 |
3.民间借贷符合我国国情 | 第17-19页 |
三、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的现状 | 第19-23页 |
(一)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当前中国民间借贷的监管法律不健全 | 第19-20页 |
2.当前中国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不明确 | 第20-21页 |
3.我国民间借贷没有预防机制 | 第21页 |
4.国家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强度过高 | 第21页 |
(二)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| 第21-23页 |
1.有助于保护民营经济的生存发展 | 第21-22页 |
2.规范民间借贷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| 第22-23页 |
3.民间借贷案件频发的现状也急需对民间借贷进行法律规制 | 第23页 |
四、构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监管制度 | 第23-29页 |
(一)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| 第23-25页 |
1.通过立法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| 第24页 |
2.从概念上彻底划清民间借贷和非法民间金融行为的界限 | 第24-25页 |
(二)制定一部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单行法规 | 第25-28页 |
1.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| 第25-26页 |
2.强化现有民间借贷的监管 | 第26-27页 |
3.对民间借贷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管 | 第27页 |
4.对民间借贷规定担保抵押 | 第27页 |
5.加快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| 第27-28页 |
(三)建立通畅便捷的救济渠道 | 第28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2页 |
致谢 | 第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