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碱性废水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4页
   ·我国燃煤烟气排放状况及特征第11页
   ·燃煤烟气的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·我国对燃煤烟气的控制第12-14页
第二章 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第14-27页
   ·湿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(WFGD)第14-16页
     ·氧化-吸收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络合吸收第15页
     ·还原吸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生物法第16页
     ·其他湿法脱硫方法第16页
   ·半干法脱硫脱硝技术(SDFGD)第16-17页
   ·干法脱硫脱硝技术(DFGD)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电子束法(EBA)第17页
     ·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第17页
     ·固相吸收再生法第17-18页
   ·其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第18-22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法第18页
     ·液膜法第18-22页
   ·次氯酸钠、亚氯酸钠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次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第22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NaClO_2、NaClO复合吸收液同时脱硫脱硝研究进展第23页
   ·填料塔内传质过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双膜模型第24页
     ·溶质渗透模型第24页
     ·表面更新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·课题背景及意义第25-26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26页
   ·创新性第26-27页
第三章 废水催化氧化脱硫脱硝静态实验研究第27-37页
   ·实验系统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实验系统介绍第27页
     ·配气系统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在线监测系统第28页
   ·吸收剂的选择依据第28页
   ·实验验步骤第28-29页
   ·次氯酸钠单独脱硫脱硝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烟气流速对次氯酸钠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·亚氯酸钠单独脱硫脱硝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浓度对次氯酸钠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·复合吸收液同时脱硫脱硝研究第31-33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浓度对复合吸收液脱硫脱硝率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复合吸收液脱硫脱硝率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·pH对复合吸收液脱硫脱硝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烟气吸收过程中吸收液pH的变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对复合吸收剂脱硫脱硝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·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机理第34-36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与次氯酸钠在溶液中相互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/次氯酸钠溶液脱硫脱硝机理第35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四章 次氯酸钠废水脱硫脱硝动态实验研究第37-52页
   ·实验系统第37-41页
     ·实验装置第37-39页
     ·烟气及混合系统第39页
     ·吸收塔及填料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吸收液循环系统第41页
     ·烟气监测系统第41页
   ·实验流程介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和步骤第42页
   ·亚氯酸钠溶液单独同时脱硫脱硝动态实验第42-46页
     ·亚氯酸钠浓度对同时脱硫脱硝动态实验第42-43页
     ·不同液气比对亚氯酸钠溶液单独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气体流速对复合碱性废水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·亚氯酸钠/次氯酸钠复合碱性废水同时脱硫脱硝动态实验第46-50页
     ·不同液气比对复合碱性废水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气体流速对复合碱性废水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第48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五章 NaClO_2/NaClO复合吸收剂经济效益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·与单独NaClO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比较第52页
   ·与单独NaClO_2同时脱硫脱硝工艺比较第52-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六章 结论与建议第54-56页
   ·结论第54页
   ·展望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附录A 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污水排水系统中H2S的溢出规律研究
下一篇:离子液体润滑下滑动电接触材料的载流摩擦学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