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7页 |
| 摘要 | 第7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3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36页 |
| ·原子分子物理学概述 | 第13-16页 |
| ·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的发展 | 第16-18页 |
| ·原子碰撞动力学研究历史和现状 | 第18-36页 |
| ·电子俘获过程 | 第18-20页 |
| ·转移电离过程 | 第20-25页 |
| ·转移电离过程机制 | 第25-32页 |
| ·电子-核韧致辐射基本过程 | 第32-36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技术 | 第36-78页 |
| ·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| 第36-50页 |
| ·位置灵敏探测器 | 第37-40页 |
| ·飞行时间谱仪 | 第40-43页 |
| ·数据获取系统 | 第43-46页 |
| ·超音速气体靶 | 第46-50页 |
| ·基本运动学 | 第50-5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55-64页 |
| ·原始位置和飞行时间信息 | 第56-59页 |
| ·动量重构 | 第59-64页 |
| ·反冲离子 | 第59-62页 |
| ·电子 | 第62-64页 |
| ·谱仪动量及能量分辨 | 第64-77页 |
| ·反冲离子动量分辨 | 第66-71页 |
| ·p_yz的分辨 | 第66-67页 |
| ·p_x的分辨 | 第67-69页 |
| ·靶的初始温度对反冲离子动量分辨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| ·电子动量分辨 | 第71-77页 |
| ·p_yz的分辨 | 第71-73页 |
| ·p_x 的分辨 | 第73-75页 |
| ·电子的能量分辨 | 第75-77页 |
| ·高能电子磁谱仪 | 第77-78页 |
| 第三章 理论方法 | 第78-87页 |
| ·跃迁几率 | 第78-80页 |
| ·波恩近似 | 第80-84页 |
| ·一级波恩近似下的单电离 | 第81-83页 |
| ·Oppenheime-Brinkman-Kramers 近似下的电子俘获 | 第83-84页 |
| ·扭曲波计算 | 第84-85页 |
| ·半经典 | 第85-87页 |
| 第四章 结果和讨论 | 第87-116页 |
| ·P-HE单俘获过程 | 第87-95页 |
| ·态选择截面 | 第88-91页 |
| ·角微分截面 | 第91-95页 |
| ·P-HE转移电离过程 | 第95-116页 |
| ·动力学机制 | 第95-106页 |
| ·电子动量分析 | 第95-102页 |
| ·反冲离子纵向动量分析 | 第102-106页 |
| ·全微分截面 | 第106-110页 |
| ·电子的全微分截面 | 第106-108页 |
| ·反冲离子的全微分截面 | 第108-110页 |
| ·ECC 电子出射分析 | 第110-116页 |
| 第五章 电子磁谱仪涉及束流光学的计算和模拟 | 第116-142页 |
| ·基于 MIRKO 的束流动力学计算 | 第116-128页 |
| ·基于 MATHEMATICA 的束流动力学模拟 | 第128-142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42-144页 |
| ·结论 | 第142-143页 |
| ·展望 | 第143-14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44-154页 |
| 附录一 两体碰撞动力学关系 | 第154-156页 |
| 附录二 实验室坐标系和炮弹坐标系中电子能量转换关系 | 第156-158页 |
| 附录三 考虑束缚能时两体碰撞动力学关系 | 第158-159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59-161页 |
| 发表文章 | 第1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