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31页 |
·引言 | 第8页 |
·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8-9页 |
·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合成 | 第9-11页 |
·介孔氧化硅材料孔道表面的化学修饰 | 第11-20页 |
·嫁接法 | 第11-15页 |
·共缩聚法 | 第15-17页 |
·有序介孔有机硅(PMOs) | 第17-20页 |
·功能化有序介孔氧化硅材料的应用 | 第20-22页 |
·有序介孔硅在重金属吸附检测上的应用 | 第20-21页 |
·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作为传感器 | 第21页 |
·功能化介孔氧化硅材料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| 第21-22页 |
·论文选题 | 第22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31页 |
第2章 罗丹明B硫化酰肼修饰介孔硅材料的制备、表征及其对Hg~(2+)的检测与吸附 | 第31-47页 |
·引言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2-34页 |
·主要原料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33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33-34页 |
·介孔硅SBA-15的制备 | 第33页 |
·后嫁接法制备异氰基修饰介孔硅 | 第33-34页 |
·制备RBTH-SBA-15 | 第34页 |
·材料结构表征 | 第34-35页 |
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34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34页 |
·氮气吸附-脱附 | 第34-35页 |
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5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35页 |
·荧光测试(FL)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3页 |
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35-36页 |
·透射电镜(TEM) | 第36-37页 |
·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38-39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39-40页 |
·介孔硅RBTH-SBA-15的应用研究 | 第40-43页 |
·介孔硅RBTH-SBA-15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| 第40-42页 |
·介孔硅RBTH-SBA-15用于汞离子的吸附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第3章 荧光介孔硅的原位法制备、表征及应用探究 | 第47-66页 |
·前言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8-51页 |
·主要原料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仪器及设备 | 第49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49-51页 |
·介孔硅SBA-15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后嫁接法制备氨基修饰介孔硅 | 第49-50页 |
·原位合成荧光介孔硅 | 第50页 |
·荧光测试 | 第50页 |
·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·材料结构表征 | 第51页 |
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51页 |
·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51页 |
·氮气吸附-脱附 | 第51页 |
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51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2页 |
·荧光光谱 | 第52-53页 |
·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 | 第53页 |
·透射电镜分析(TEM) | 第53-54页 |
·氮气吸附脱附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-IR) | 第55-56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56-57页 |
·介孔硅FL-SBA-15的性能研究 | 第57-62页 |
·介孔硅FL-SBA-15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| 第57-59页 |
·介孔硅FL-SBA-15用于汞离子的吸附 | 第59-60页 |
·介孔硅FL-SBA-15在细胞成像上的应用 | 第60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第4章 结论 | 第66-68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66-67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67页 |
·下一步工作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