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考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学术史回顾 | 第10-13页 |
三、论文设计 | 第13-14页 |
四、创新及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背景及原因 | 第15-24页 |
第一节 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的社会背景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的思想背景 | 第17-20页 |
第三节 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的原因 | 第20-2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机构考 | 第24-31页 |
第一节 清代修史机构的发展和变化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对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机构考察 | 第26-3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人员考 | 第31-37页 |
第一节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与《实录》的编纂人员 | 第31-33页 |
第二节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人员考 | 第33-3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过程考 | 第37-46页 |
第一节 制定凡例 | 第37-42页 |
一、道光朝《始末》凡例的制定 | 第37-40页 |
二、咸丰朝《始末》凡例的制定 | 第40-41页 |
三、同治朝《始末》凡例的制定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搜集编纂资料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辨别取舍相关资料 | 第43页 |
第四节 编写与审阅 | 第43-44页 |
第五节 定稿进呈 | 第44-4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资料考 | 第46-56页 |
第一节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资料来源考 | 第46页 |
第二节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编纂内容考 | 第46-55页 |
一、谕旨 | 第47-49页 |
二、折奏 | 第49-50页 |
三、“夷书” | 第50-53页 |
四、其他 | 第53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与晚清官方史学 | 第56-62页 |
第一节 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发展变化 | 第56-57页 |
一、道光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 | 第56页 |
二、咸丰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 | 第56-57页 |
三、同治朝《筹办夷务始末》 | 第57页 |
第二节 从《筹办夷务始末》的编纂谈晚清官方史学 | 第57-6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结语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8页 |
后记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