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文官铨选制度评析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二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三、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概述 | 第16-21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一、 铨选制度界定 | 第16-18页 |
二、 铨选制度的功能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的认识基础 | 第18-20页 |
一、 唐以前对铨选制度的认识 | 第19页 |
二、 唐朝对铨选制度的认识 | 第19-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唐朝文官铨选体系 | 第21-40页 |
第一节 唐以前铨选制度述略 | 第21-22页 |
一、 战国时期——雏形阶段 | 第21页 |
二、 秦汉时期——初步发展阶段 | 第21-22页 |
三、 隋朝——正式确立阶段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基本构成 | 第22-39页 |
一、 铨选机构 | 第23-24页 |
二、 铨选对象 | 第24-25页 |
三、 铨选内容 | 第25-27页 |
四、 铨选流程 | 第27-32页 |
五、 铨选方式 | 第32-34页 |
六、 铨选原则 | 第34-36页 |
七、 铨选的改革和完善 | 第36-3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评价 | 第40-45页 |
第一节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积极性 | 第40-41页 |
一、 巩固国家政权 | 第40页 |
二、 配套科举制度 | 第40-41页 |
三、 规范官员选拔 | 第41页 |
第二节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局限性 | 第41-43页 |
一、 铨选主体权力过大 | 第41-42页 |
二、 铨选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| 第42页 |
三、 选官待遇不平等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唐朝铨选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唐朝文官铨选制度对当代公务员选拔的启示 | 第45-60页 |
第一节 增强公务员选拔主体的公正性 | 第45-48页 |
一、 现行公务员选拔主体存在的问题 | 第46页 |
二、 唐代铨选制度对选拔主体公正性的启示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强化公务员选拔标准的时代性 | 第48-52页 |
一、 现行公务员选拔标准存在的问题 | 第50页 |
二、 唐代铨选制度对选拔标准时代性的启示 | 第50-52页 |
第三节 提高公务员选拔程序的民主性 | 第52-54页 |
一、 公务员选拔程序的现状分析 | 第52-53页 |
二、 唐朝铨选制度对选拔程序民主性的启示 | 第53-54页 |
第四节 规范公务员任前考察责任制 | 第54-59页 |
一、 现行公务员任前考察责任制分析 | 第55-56页 |
二、 唐朝铨选制度对任前考察责任制的启示 | 第56-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