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縮略语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·马铃薯的分布及种植现状 | 第9页 |
·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| 第9-11页 |
·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| 第9-10页 |
·土壤生物学环境的恶化 | 第10页 |
·化感自毒作用 | 第10-11页 |
·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2-16页 |
·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在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中的研究 | 第12页 |
·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遗传多样性中的研究 | 第12-16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可培养细菌遗传多样性影响 | 第17-2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7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| 第17页 |
·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数据统计和分析 | 第19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9-26页 |
·土壤可培养细菌分离 | 第19-20页 |
·可培养细菌DNA提取和质量检测 | 第20页 |
·BOXAIR遗传多样性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BOXAIR-PCR聚类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供试菌株16S rDNA PCR扩增及酶切 | 第22-23页 |
·16SrDNA序列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讨论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马铃薯连作栽培对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| 第29-4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9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与化学试剂 | 第29-30页 |
·方法 | 第30-31页 |
·数据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2-46页 |
·供试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| 第32页 |
·T-RFLP技术分析马铃薯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| 第32-41页 |
·T-RFLP技术分析马铃薯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 | 第41-46页 |
·讨论 | 第46-47页 |
·T-RFL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的应用 | 第46页 |
·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原因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间作栽培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影响 | 第47-5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7页 |
·主要仪器与化学试剂 | 第47页 |
·方法 | 第4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2页 |
·不同间作模式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·不同马铃薯/蚕豆间作行数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·讨论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