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3-19页 |
·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理论 | 第19-23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形式 | 第19-20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 | 第19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 | 第19-20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| 第20-21页 |
·公共财政理论 | 第20页 |
·分税制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| 第21页 |
·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达到的效应 | 第21-23页 |
·经济效应—强化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,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| 第21页 |
·公平化效应—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,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| 第21-22页 |
·均等化效应—调动地方财政的积极性,促进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3-36页 |
·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| 第23-26页 |
·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 | 第23-25页 |
·一般性转移支付 | 第25页 |
·专项转移支付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0页 |
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过多,结构不合理 | 第26-27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不规范、效益低,基层政府财政困难 | 第27-28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过多,模式过于单一 | 第28-30页 |
·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管理不完善、监督不全面 | 第30页 |
·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| 第30-36页 |
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关系影响转移支付资金的总量和结构 | 第30-31页 |
·财权和事权划分不清晰,各级政府之间的责任模糊 | 第31-32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确定和计算方法不科学 | 第32-33页 |
·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财政转移支付管理机构,资金也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| 第33-34页 |
·有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体系不完善,缺乏法律基础 | 第34-36页 |
第4章 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借鉴 | 第36-43页 |
·发达国家典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36-39页 |
·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36-37页 |
·美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37-38页 |
·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| 第38-39页 |
·国外先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经验的借鉴 | 第39-43页 |
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应立足于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| 第39页 |
·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,明确责任和支出范围 | 第39-40页 |
·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和资金的计算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加强法制化建设来规范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| 第41页 |
·在实施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时可以结合横向转移支付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措施 | 第43-53页 |
·规范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3-45页 |
·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| 第43-44页 |
·法制化和规范化原则 | 第44页 |
·公开透明性原则 | 第44页 |
·因地制宜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措施 | 第45-53页 |
·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和结构 | 第46-47页 |
·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| 第47-49页 |
·进一步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| 第49-50页 |
·加快有关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建设,完善配套的其他法律建设 | 第50-51页 |
·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| 第51-53页 |
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攻读期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| 第58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