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光学论文--非线性光学(强光与物质的作用)论文

光折变表面孤子的激发和调控及其应用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6页
 第一节 光折变表面孤子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选题背景第13-14页
 第二节 光折变表面孤子综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及其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理论研究进展第15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实验进展第15-19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非线性和二次谐波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第三节 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0-22页
 参考文献第22-26页
第二章 基础理论第26-45页
 第一节 光折变效应简介第26-35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效应的物理机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效应的主要特征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带运输模型和空间电荷场第30-35页
 第二节 光折变表面孤子简介第35-39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空间孤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第36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波导的固定及应用第36-39页
 第三节 铁电晶体的结构特性第39-42页
     ·铁电晶体的概念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铌酸锶钡第40页
     ·铌酸锂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晶体的光学参数第41-42页
 本章小结第42-43页
 参考文献第43-45页
第三章 光折变表面孤子的调控第45-63页
 第一节 引言第45-46页
 第二节 光折变表面孤子调控的理论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的理论模型第46页
     ·入射位置对光折变表面孤子传播轨迹的调控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外加电场对光折变表面孤子传播轨迹的调控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相对光强对光折变表面孤子传播轨迹的调控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外加电场和相对光强对光折变表面孤子尺寸的调控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50-51页
 第三节 光折变表面孤子调控的实验第51-60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体内孤子的激发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表面孤子的激发及入射位置对传播轨迹的调控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外加电场对表面孤子传播轨迹的调控第54页
     ·相对光强对表面孤子传播轨迹的调控第54-57页
     ·外加电场和相对入射光强对孤子半高宽尺寸的调控第57页
     ·SBN晶体的极化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孤子波导的固定和擦洗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59-60页
 本章小结第60-61页
 参考文献第61-63页
第四章 暗表面光伏孤子的观察实验第63-75页
 第一节 引言第63-65页
 第二节 暗孤子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第65-68页
     ·理论模型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数值模拟第66-68页
 第三节 表面暗孤子观察实验第68-72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暗孤子的激发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表面暗孤子的导波第70页
     ·蛇形失稳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铌酸锂晶体的退火第71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71-72页
 本章小结第72-73页
 参考文献第73-75页
第五章 表面孤子激发二次谐波第75-89页
 第一节 引言第75-76页
 第二节 二次谐波产生原理第76-82页
     ·相位匹配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相位匹配的几种常用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光折变表面孤子中二次谐波的发生第79-82页
 第三节 表面孤子激发二次谐波实验第82-86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计第82-83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83-86页
 本章小结第86-87页
 参考文献第87-89页
第六章 总结与展望第89-102页
 第一节 论文总结第89-90页
 第二节 工作改进设想与建议第90-92页
 第三节 前景与展望第92-94页
 参考文献第94-102页
致谢第102-103页
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3页

论文共10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ABA型三嵌段共聚物刷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行为的模拟退火研究
下一篇:基于导数全内反射法的组织复折射率测量及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