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1-17页 |
·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 | 第11-15页 |
·关于服务型政府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关于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思路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·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8-20页 |
2 服务型政府与县(区)级发改局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政府职能与政府职能转变 | 第20-21页 |
·服务型政府建设 | 第21-22页 |
·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| 第22-23页 |
3 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的现状分析 | 第23-30页 |
·国家发改委与县(区)级发改局的职能沿革和定位 | 第23-27页 |
·国家发改委的职能沿革和定位 | 第23-24页 |
·县(区)级发改局的职能沿革与定位 | 第24-25页 |
·国家发改委与县(区)级发改局在职能定位上演变规律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县(区)级发改局的职能转变的要求 | 第27页 |
·强化履行宏观职能 | 第27页 |
·积极转化微观职能 | 第27页 |
·目前县(区)级发改局在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7-30页 |
·职权虚化 | 第27-28页 |
·职能错位、越位 | 第28页 |
·职能缺位 | 第28-29页 |
·职能转换应对能力较差 | 第29-30页 |
4 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履职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结合不够紧密 | 第30页 |
·传统管理方式阻碍职能转变 | 第30页 |
·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制约 | 第30-31页 |
·人员素质与职能转变的不相协调 | 第31-32页 |
5 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实证分析—以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为例 | 第32-48页 |
·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现状 | 第32-34页 |
·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能转变的方案 | 第34-36页 |
·职能转变指导思想 | 第34页 |
·职能转变原则思路 | 第34页 |
·职能转变目标任务 | 第34-35页 |
·职能转变工作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能转变方案的具体实施 | 第36-38页 |
·持续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| 第36-37页 |
·开展“保增促调服务年”活动 | 第37页 |
·实施“项目推进落实年”工程 | 第37-38页 |
·启动“规划创新年”工程 | 第38页 |
·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职能转变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| 第38-48页 |
·调查问卷设计 | 第38-39页 |
·问卷结果整理 | 第39-44页 |
·问卷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6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的目标原则和路径选择 | 第48-56页 |
·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县(区)级发改局职能转变的目标要求 | 第48-50页 |
·确保政府职能的法理地位 | 第48页 |
·转变管理模式 | 第48-49页 |
·建设回应机制 | 第49页 |
·引入绩效评价 | 第49-50页 |
·县(区)级发改局的职能转变的原则 | 第50-51页 |
·循序渐进原则 | 第50页 |
·适应性原则 | 第50页 |
·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| 第50-51页 |
·县(区)级发改局的职能转变的路径 | 第51-56页 |
·确保规划核心职能地位 | 第51页 |
·平衡综合管理职能 | 第51-52页 |
·强化体制改革职能 | 第52-53页 |
·强化监督执法职能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系统自身建设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