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实践意义 | 第10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| 第1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法律确立个人信息权的理论基础 | 第13-27页 |
·法律确立个人信息权的必要性 | 第13-20页 |
·个人信息遭全面侵害 | 第13-15页 |
·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| 第15-17页 |
·各部门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比较 | 第17-20页 |
·民法人格权模式保护个人信息的合理性 | 第20-27页 |
·个人信息的四种保护模式比较 | 第20-21页 |
·人格权模式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优越性分析 | 第21-27页 |
第3章 个人信息权的性质、客体、内容和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 | 第27-43页 |
·个人信息权的性质 | 第27-28页 |
·个人信息权是一项民事权利,属于私法范畴 | 第27-28页 |
·个人信息权是一项新型的具体人格权 | 第28页 |
·个人信息权的客体——个人信息 | 第28-33页 |
·个人信息的称谓 | 第28-29页 |
·个人信息的定义 | 第29-30页 |
·个人信息的特征 | 第30-33页 |
·个人信息权内容 | 第33-36页 |
·个人信息权的消极权能 | 第33页 |
·个人信息权的积极权能 | 第33-36页 |
·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 | 第36-43页 |
·侵害个人信息权民事责任的特点 | 第37页 |
·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| 第37-38页 |
·侵害个人信息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| 第38-39页 |
·侵害个人信息权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| 第39-43页 |
第4章 我国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局限性及相关立法建议 | 第43-48页 |
·我国现行民法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现状及不足 | 第43-44页 |
·我国现行民法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现状 | 第43页 |
·我国现行民法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局限性 | 第43-44页 |
·针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民事立法建议 | 第44-48页 |
·民法典编纂与个人信息权保护 | 第45-46页 |
·民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的立法建议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