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3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·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中磷的来源 | 第13-14页 |
·含磷废水处理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污水除磷技术 | 第15-21页 |
·常规除磷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强化生物除磷技术 | 第17-18页 |
·结晶除磷技术 | 第18-19页 |
·BAF 除磷技术 | 第19-20页 |
·现行污水除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0-21页 |
·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21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3-29页 |
·装置与材料 | 第23-25页 |
·试验模型 | 第23页 |
·主要试验设备与材料 | 第23-25页 |
·实验及分析方法 | 第25-29页 |
·试验方法详述 | 第26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启动特性及除磷行为研究 | 第29-48页 |
·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启动研究 | 第29-34页 |
·A/O 诱导聚磷菌生长特性 | 第30-31页 |
·滤料表面微生物活性和生物量分布 | 第31-32页 |
·生物膜磷含量测定 | 第32-34页 |
·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污染物去除效能 | 第34-37页 |
·COD 去除效能 | 第34-35页 |
·氨氮去除效能 | 第35-37页 |
·运行条件对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除磷效能的影响 | 第37-43页 |
·交替曝气时间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·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·pH 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DO 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有机负荷(C/P)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结晶除磷行为 | 第43-47页 |
·晶种滤池除磷行为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晶体形貌 | 第44-46页 |
·晶体生长规律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生物膜特征及微生物种群分析 | 第48-58页 |
·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及种群特征 | 第48-50页 |
·显微镜观察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SEM 观察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微生物种群分子生物学分析 | 第50-56页 |
·微生物样品取样保存 | 第51-52页 |
·微生物种群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DGGE 图谱分析 | 第53-55页 |
·晶种滤料对微生物种群的诱导特异性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环境诱导对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的强化结晶除磷效应研究 | 第58-68页 |
·环境诱导强化结晶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效果 | 第58-59页 |
·环境诱导影响因子概述 | 第58页 |
·pH 的诱导强化作用效果 | 第58-59页 |
·离子浓度的诱导强化作用效果 | 第59页 |
·晶种的诱导强化作用效果 | 第59页 |
·环境诱导强化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结晶除磷的参数优化研究 | 第59-62页 |
·pH 的优化研究 | 第59-60页 |
·离子条件的优化研究 | 第60-61页 |
·pH、离子条件耦合优化研究 | 第61-62页 |
·强化结晶对 A/O 交替晶种生物滤池系统除污染效能及生物相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·对除磷去除效能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对氨氮去除效能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对 COD 去除效能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·对生物相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·强化结晶 A/O 交替运行晶种生物滤池工艺路线探讨 | 第65-67页 |
·工艺思路 | 第65页 |
·工艺条件与控制参数 | 第65-66页 |
·长期运行效果分析及控制技术策略 | 第66-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68-72页 |
·结论 | 第68-70页 |
·建议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附录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