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甜菜碱—萘酰亚胺两亲性分子自组装的巯基响应荧光纳米载体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两亲性分子的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两亲性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| 第10页 |
·两亲性分子自组装 | 第10-11页 |
·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 | 第11-13页 |
·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在癌细胞内的传递 | 第11页 |
·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的优势 | 第11页 |
·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的类型 | 第11-13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载体的类型和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载体的概述 | 第13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胶束 | 第13-14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胶囊 | 第14-15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聚合物囊泡 | 第15-16页 |
·巯基响应纳米凝胶 | 第16页 |
·巯基响应树状和大分子药物载体 | 第16-17页 |
·巯基响应基因载体 | 第17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背景、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2 甜菜碱-萘酰亚胺两亲性荧光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| 第19-27页 |
·引言 | 第19-20页 |
·仪器和主要试剂 | 第20-21页 |
·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21-26页 |
·合成路线 | 第21页 |
·化合物1的合成 | 第21-22页 |
·化合物2的合成 | 第22页 |
·化合物3的合成 | 第22-23页 |
·化合物4的合成 | 第23页 |
·化合物5的合成 | 第23页 |
·化合物7的合成 | 第23页 |
·化合物8的合成 | 第23-26页 |
·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巯基响应荧光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| 第27-38页 |
·引言 | 第27页 |
·仪器和主要试剂 | 第27-2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9-30页 |
·纳米载体的制备 | 第29页 |
·纳米载体的粒径、形貌及Zeta电位 | 第29页 |
·纳米载体刺激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0页 |
·纳米载体对DTT响应的粒径变化 | 第30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载体对DTT的响应变化 | 第3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6页 |
·纳米载体的粒径和形貌 | 第31-32页 |
·纳米载体刺激响应的影响因素 | 第32-35页 |
·不同响应时间DTT对纳米载体粒径变化 | 第35-36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纳米载体对DTT的响应 | 第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8页 |
4 纳米载体包裹阿霉素及其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| 第38-46页 |
·引言 | 第38-39页 |
·仪器和主要试剂 | 第3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9-41页 |
·阿霉素纳米载体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·阿霉素方波伏安(SWV)标准曲线 | 第40-41页 |
·阿霉素纳米载体的包封率 | 第41页 |
·纳米载体对阿霉素电化学信号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电化学监测阿霉素纳米载体的体外释放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4页 |
·阿霉素的标准曲线 | 第41-42页 |
·阿霉素纳米载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 | 第42页 |
·纳米载体对阿霉素电化学信号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电化学监测阿霉素纳米载体的体外释放 | 第43-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6页 |
5 阿霉素纳米载体在癌细胞内的传输 | 第46-52页 |
·引言 | 第46页 |
·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46-4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7-50页 |
·细胞培养液的配制 | 第47-48页 |
·细胞复苏 | 第48页 |
·细胞传代 | 第48-49页 |
·细胞计数 | 第49页 |
·细胞冻存 | 第49页 |
·阿霉素纳米载体在癌细胞内的释放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研究生期间主要成果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