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缩略语表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| 第11-27页 |
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5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元认知干预技术 | 第11-15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国内外诊断标准 | 第15-16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状况 | 第16-17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表现 | 第17-19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前驱症状 | 第17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主要症状 | 第17-19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学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遗传因素 | 第19页 |
·神经生化因素 | 第19页 |
·围产期因素 | 第19页 |
·免疫系统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中医病因 | 第20页 |
·心理、社会环境因素 | 第20-21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中医治疗 | 第21-22页 |
·西医药物治疗 | 第22页 |
·手术治疗 | 第22-23页 |
·心理治疗 | 第23-24页 |
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复发及防复发问题 | 第24-25页 |
·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的复发与防复发问题 | 第24页 |
·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的复发及防复发问题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意义与研究假设 | 第25-27页 |
·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·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| 第27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27-41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7-31页 |
·被试 | 第27-28页 |
·被试基本资料及主要症状 | 第28-31页 |
·实验工具 | 第31-32页 |
·量表 | 第31页 |
·记录表 | 第31-32页 |
·临床放松训练的设备 | 第32页 |
·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| 第32页 |
·数据统计工具和分析方法 | 第32页 |
·干预前评估 | 第32-33页 |
·量表诊断 | 第32-33页 |
·评估结果 | 第33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时间 | 第33页 |
·实验设计和过程 | 第33-34页 |
·临床治疗 | 第34-41页 |
·治疗的原则和方向 | 第34-35页 |
·认知调整和积极观念重塑(补充积极的陈述性知识) | 第35-36页 |
·情绪重塑 | 第36-38页 |
·行为重塑(建立正确的程序性知识) | 第38-39页 |
·元认知能力的培养(建立正确的策略性知识) | 第39页 |
·技术操作过程 | 第39-41页 |
3 结果 | 第41-48页 |
·被试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(YGTSS)干预前后及回访的测量结果 | 第41-42页 |
·被试抽动秽语症状观察记录表干预前后及回访时的测量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被试临床症状改善评定结果 | 第43-44页 |
·被试 EPQ 问卷 N 量表干预前后及回访时的测量结果 | 第44-45页 |
·被试在所有项目上前后测的 t 检验结果 | 第45页 |
·被试抽动症状在多基线图中的变化 | 第45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54页 |
·元认知干预技术对 TS 治疗效果的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从量表测量结果分析 | 第48页 |
·从基线图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元认知干预技术中认知、情绪、行为重塑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元认知能力培养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| 第50-51页 |
·元认知干预对被试学习生活系统的积极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| 第52-54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 | 第52-53页 |
·本研究的局限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附录 1 元认知干预技术评审意见 | 第59-61页 |
附录 2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(YGTSS) | 第61-65页 |
附录 3 艾森克人格问卷(EPQ)(成人版) | 第65-68页 |
附录 4 艾森克人格问卷(EPQ)(儿童版) | 第68-71页 |
附录 5 抽动秽语症状观察记录表 | 第71-72页 |
附录 6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登记表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