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·理论综述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、思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2-13页 |
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| 第13-24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| 第13-19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定义 | 第13页 |
·COSO 内部控制报告 | 第13-14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成 | 第14-19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意义 | 第19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4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| 第20-22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| 第22-23页 |
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常用方法 | 第23-24页 |
3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 | 第24-29页 |
·内部控制存在的现状 | 第24-27页 |
·内部控制环境的不足 | 第24-25页 |
·风险识别与分析 | 第25页 |
·内部控制活动 | 第25-26页 |
·信息交流与反馈 | 第26-27页 |
·监督评价与纠正 | 第27页 |
·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现状 | 第27-29页 |
·评价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| 第27-28页 |
·评价标准不健全 | 第28页 |
·评价方法不科学 | 第28-29页 |
4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9-32页 |
·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·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| 第29页 |
·内部控制层级体系完整 | 第29页 |
·要素式动态结构为内部控制框架 | 第29-30页 |
·激励相容体现于内部控制的组织体制 | 第30页 |
·在内部控制的评价中外部审计发挥积极作用 | 第30页 |
·德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 | 第30-32页 |
·拥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构 | 第30-31页 |
·具有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| 第31-32页 |
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对策 | 第32-38页 |
·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| 第32-33页 |
·建立完整合理的银行公司体系 | 第32页 |
·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培训 | 第32-33页 |
·出台透明合法的激励机制 | 第33页 |
·制定与时俱进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| 第33页 |
·建立更合理的风险评估体系 | 第33-34页 |
·建立更全面更灵活的风险管理机构 | 第33-34页 |
·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办法 | 第34页 |
·完善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 | 第34-35页 |
·优化岗位设置 | 第34-35页 |
·规范授权机制 | 第35页 |
·强化执行流程 | 第35页 |
·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的建设 | 第35-36页 |
·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 | 第35-36页 |
·加强信息保护制度 | 第36页 |
·监督评价与纠正 | 第36-38页 |
·重申监督部门独立的重要性 | 第36页 |
·持续提升监督评价人员的专业素质 | 第36-37页 |
·不断更新监督办法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39页 |
致谢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