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材料论文--钢论文--各种钢材:按化学成分区分论文--合金钢论文

可膨胀管用低碳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的设计与力学性能计算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22页
   ·可膨胀管技术和膨胀管专用钢第9-10页
   ·可膨胀管用钢技术要求第10-11页
   ·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先进钢铁材料与材料设计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先进钢铁材料的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微合金化钢第13-14页
     ·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第14-15页
   ·现代新钢铁材料的设计第15-18页
   ·EET理论和刘志林的发展及其在钢铁材料设计中的应用第18-20页
     ·EET理论在合金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价电子结构计算的价键差法(BLD)第19-20页
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2章 铁素体-马氏体双相钢设计思想和强韧化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·成分和组织结构设计思想第22-23页
   ·强韧化方式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铁素体相区域第23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相区域第23-24页
   ·价电子结构与成分设计第24-27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参数第25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的价电子结构与合金化的关系第25-27页
第3章 合金电子结构参数的计算第27-45页
   ·马氏体晶胞模型与点阵参数的计算第27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晶胞模型第27页
     ·点阵参数计算第27页
   ·合金相价电子结构参数计算第27-38页
     ·α-Fe相空间的价电子结构第28-30页
     ·一元铁素体相空间电子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·Fe-C马氏体相空间的电子结构第31-34页
     ·一元马氏体相空『白J的电子结构第34-37页
     ·特殊碳化物的价电子结构第37页
     ·实例计算及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·合金相界面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的计算第38-45页
     ·α-Fe/α-Fe-C马氏体界面电子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 ·α-Fe/α-Fe-C-M界面电子结构第41页
     ·α-Fe-C/α-Fe-C-M界面电子结构第41-42页
     ·α-Fe/α-Fe-M界面电子结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α-Fe-M(110)面的电子结构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α-Fe/α-Fe-M界面上的电子结构第43页
     ·特殊碳(氮)化物/铁素体界面电子结构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实例计算及结果第44-45页
第4章 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的计算及其与强韧性的关系第45-50页
   ·相结构因子的计算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结构单元相结构因子FDC的计算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结构形成因子S的计算第47页
   ·界面结合因子的计算第47页
   ·相结构因子和界面结合因子与强韧性的关系第47-50页
     ·强度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韧性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nA,FDC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·结构形成因子S的影响第49-50页
第5章 利用合金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计算7MN2SIV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模型第50-61页
   ·电子结构参数统计值与双相钢强化机制的关系第50-53页
     ·强化系数S的表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强化权重W的表征第52-53页
   ·不同强化机制下力学性能的表征第53-56页
     ·细晶强化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固溶强化第54页
     ·界面强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弥散强化第55页
     ·析出强化第55页
     ·马氏体强化第55-56页
   ·铁素体-马氏体双相钢力学性能计算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强度计算公式第56页
     ·伸长率计算公式第56-57页
   ·双相钢力学性能计算举例第57-58页
   ·实验验证第58-60页
     ·Ac1,Ac3点计算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热处理方案设计第59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9-60页
 结果与分析第60-61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61-63页
   ·结论第61页
   ·展望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-69页
附录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红外技术的弹塑性变形—断裂的实验和有限元研究
下一篇:自同步振动筛同步性能测试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