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环境微生物学论文

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性能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22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及特点第9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絮凝剂的种类第9-1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种类第9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种类第9-10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碳源第11页
     ·氮源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第12页
     ·生长因子第12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12页
     ·pH 值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通气情况第13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絮凝剂的分子结构、分子量第13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13-14页
     ·pH 值第14页
     ·金属离子(助凝剂)第14页
     ·絮凝剂投加量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搅拌时间第15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·“桥联作用”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·“类外源絮凝聚素”假说第16页
     ·“菌体外纤维素纤丝”学说第16页
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废水悬浮颗粒的去除第16页
     ·废水的脱色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乳浊液的油水分离第17页
     ·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第17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与去除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其他方面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·利用微生物产絮凝剂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第19-20页
   ·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第20-22页
第二章 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第22-31页
   ·引言第22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鉴定第2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4-30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初筛第25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复筛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曲霉 M9 的鉴定第26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三章 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1-43页
   ·引言第31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31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·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发酵条件优化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测定方法第3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3-42页
     ·碳源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氮源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无机盐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培养基初始 pH 值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转速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接种量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·装液量对棘孢曲霉 M9 产生物絮凝剂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发酵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生长及产絮凝剂过程第41-4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四章 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的初提取与絮凝性能研究第43-59页
   ·引言第43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43-47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第43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材料第43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成分初步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研究第46-4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7-58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的成分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·棘孢曲霉 M9 产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能研究第51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建议第59-61页
   ·结论第59页
   ·建议第59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附录 A 棘孢曲霉 M9 的 ITS rDNA 序列第65-66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第66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金属矿山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
下一篇:数控铣床主轴热误差建模及实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