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福州文学地图--以三坊七巷为中心
中文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4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三坊七巷的由来与沿革 | 第10-11页 |
二、文学地图的内涵 | 第11-12页 |
三、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| 第12页 |
四、研究对象与方法路径 | 第12-13页 |
五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第一章 光禄坊与光禄派 | 第16-44页 |
第一节 “光禄派”考论 | 第16-26页 |
一、存在的文献依据 | 第16-17页 |
二、女性成员 | 第17-19页 |
三、男性成员 | 第19-23页 |
四、文学活动分期 | 第23-25页 |
五、特点及主导风格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从光禄吟台到玉尺山房 | 第26-33页 |
第三节 紫藤花庵与陶舫 | 第33-38页 |
第四节 香草斋 | 第38-41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二章 文采风流乌石山 | 第44-74页 |
第一节 道山亭与邻霄台 | 第44-48页 |
第二节 石梁书屋和榕庵 | 第48-54页 |
第三节 石林和蒙泉山馆 | 第54-59页 |
第四节 荔水庄和双骖园 | 第59-66页 |
第五节 鳞次山房和漱石山房 | 第66-71页 |
第六节 小结 | 第71-74页 |
第三章 文儒坊与衣锦坊 | 第74-90页 |
第一节 从有杞堂到陈氏池馆 | 第74-77页 |
第二节 陈衍匹园与说诗社 | 第77-83页 |
第三节 何振岱故居 | 第83-85页 |
第四节 从睫巢书屋到郑孝胥宅 | 第85-88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88-90页 |
第四章 七巷与南后街 | 第90-112页 |
第一节 黄楼与三山吟社 | 第91-96页 |
第二节 前后藤花吟馆与藤花吟社 | 第96-99页 |
第三节 小嫏嬛馆与让竹亭 | 第99-102页 |
第四节 郭柏荫故居与杨庆琛故居 | 第102-105页 |
第五节 自怡轩和竹韵轩 | 第105-107页 |
第六节 射鹰楼 | 第107-109页 |
第七节 小结 | 第109-112页 |
第五章 朱紫坊与鳌峰坊 | 第112-132页 |
第一节 从芙蓉别馆到泊台 | 第114-120页 |
第二节 少谷草堂和著存堂 | 第120-124页 |
第三节 从冶园到鳌峰书院 | 第124-126页 |
第四节 天开图画楼 | 第126-129页 |
第五节 小结 | 第129-132页 |
第六章 于山与平远台派 | 第132-148页 |
第一节 平远台诗社与平远台派 | 第133-139页 |
一、平远台 | 第134页 |
二、顺治平远台诗社(平远社七子) | 第134-136页 |
三、康熙平远台诗社 | 第136-138页 |
四、雍乾平远台诗社(平远台派) | 第138-139页 |
第二节 红雨楼、绿玉斋、宛羽楼 | 第139-143页 |
第三节 赌棋山庄 | 第143-146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146-148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48-1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2-166页 |
附录1:明清三坊七巷手绘文学地图 | 第166-167页 |
附录2:明清乌石山手绘文学地图 | 第167-168页 |
附录3:明清朱紫坊鳌峰坊于山手绘文学地图 | 第168-1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169-170页 |
致谢 | 第170-1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