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保护管理论文--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--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

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·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主要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8-19页
2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生态城市建设基本理论第19-35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沿革第19-23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背景第20-23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形式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自然是否和谐的关键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第25-26页
   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特征第26-28页
     ·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互为前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相互制约第27页
     ·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保持动态平衡第27页
     ·人口生产在不同历史时期作用不同第27-28页
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第28-34页
     ·生态城市的内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特征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性第31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5页
3 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原因第35-42页
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和目标的制定第35页
     ·保障规划实现的战略措施得到落实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第36页
     ·构建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第36-37页
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粗放经济模式大规模存在第37页
     ·规划目标的实现步伐缓慢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生态城市建设缺乏地方特色第38页
     ·政策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第38页
   ·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存在的原因第38-41页
     ·尚未建立循环经济产业组织体系第38-39页
     ·生态城市建设支撑体系薄弱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生态城市建设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第40页
     ·公民缺乏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机会第40-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2页
4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的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第42-57页
   ·经济生态化第42-48页
     ·推广生态工农业及生态旅游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释放环境保护市场潜力第44-45页
     ·重视生态危机理论,实现清洁生产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摒弃异化消费,实现低碳消费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提高资源利用率第47-48页
   ·社会生态化第48-53页
     ·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,提高群众参与意识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以人为本,全面实现人的生态化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培养生态城市建设专业人才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坚持“现实的个人”观念,完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国内外合作第53页
   ·环境生态化第53-56页
     ·环境胁迫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第54-55页
     ·资源利用与资源更新相协调第55页
     ·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第55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哈尔滨市PM2.5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
下一篇:赤糖含量对UASB稳定运行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