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3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范围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陶渊明诗歌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及影响 | 第13-16页 |
| ·陶渊明诗歌在古代朝鲜的传播 | 第13-15页 |
| ·陶渊明诗歌对古代朝鲜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| 第三章 陶渊明诗歌对李贤辅诗歌内容的影响 | 第16-35页 |
| ·陶渊明与李贤辅生平创作概况 | 第16-19页 |
| ·陶渊明生平创作概况 | 第16-17页 |
| ·李贤辅生平创作概况 | 第17-19页 |
| ·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对李贤辅山水田园诗的影响 | 第19-23页 |
| ·抒写乡村闲适生活 | 第20-22页 |
| ·描绘山水田园风光 | 第22-23页 |
| ·陶渊明抒怀诗对李贤辅抒怀诗的影响 | 第23-27页 |
| ·抒发对日常生活的热爱 | 第23-25页 |
| ·抒发对政治生活的感悟 | 第25-27页 |
| ·陶渊明酬唱诗对李贤辅酬唱诗的影响 | 第27-30页 |
| ·讴歌友情 | 第27-28页 |
| ·咏叹生命 | 第28-30页 |
| ·陶渊明避世诗对李贤辅避世诗的影响 | 第30-35页 |
| ·抒写避世中的生活 | 第30-32页 |
| ·表现出处矛盾心理 | 第32-35页 |
| 第四章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征对李贤辅诗歌艺术特征的影响 | 第35-49页 |
| ·陶渊明诗风对李贤辅诗风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| ·自然平淡 | 第35-36页 |
| ·深厚淳美 | 第36-38页 |
| ·含蓄深邃 | 第38-39页 |
| ·陶渊明诗歌表现手法对李贤辅诗歌表现手法的影响 | 第39-43页 |
| ·托物言志 | 第39-41页 |
| ·白描手法 | 第41-42页 |
| ·赋比兴运用 | 第42-43页 |
| ·陶渊明诗歌语言对李贤辅诗歌语言的影响 | 第43-49页 |
| ·清新自然 | 第43-45页 |
| ·简洁细腻 | 第45-47页 |
| ·工整流畅 | 第47-49页 |
| 结语 | 第49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| 谢辞 | 第54-55页 |
| 附录 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)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