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主体诠释--以周兵作品为例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绪论 | 第6-11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6-7页 |
二、课题研究状况 | 第7-10页 |
三、研究目的方法 | 第10页 |
四、课题逻辑思路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历史文化与影像文本 | 第11-18页 |
第一节 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表达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历史文化的影像文本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历史文化纪录片的主体性与真实性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诠释主体的内涵及功能分析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诠释主体的内涵解析 | 第18-21页 |
第二节 国家主体:意识形态的规制与导向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文化主体:传统情怀与历史价值 | 第22-24页 |
第四节 创作主体:周兵的主体精神和实践风格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描述与呈现:周兵作品视听语言的风格分析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 以宏观解说和微观访谈架构历史主题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用纪实影像和文献资料还原历史面貌 | 第30-34页 |
第三节 用情景再现和数字技术呈现历史场景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理解与表达:周兵作品视听语言的逻辑分析 | 第37-45页 |
第一节 人、物的历史对国家命运的隐喻 | 第37-39页 |
第二节 典型事件、故事对历史脉络的勾勒 | 第39-41页 |
第三节 多元艺术手法对主题思想的表征 | 第41-45页 |
第五章 周兵作品的叙事旨归 | 第45-50页 |
第一节 建构国家意识形态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形成文化身份认同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自我实现与不足 | 第47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附录A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