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州民间金融问题研究--基于呈会的微观视角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导论 | 第10-13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基本思路 | 第11-13页 |
2. 基本概念、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3-20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3-15页 |
·民间金融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·合会的定义 | 第14页 |
·呈会的定义 | 第14-15页 |
·论假设 | 第15-16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6-20页 |
·民间金融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合会及轮转基金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针对呈会的专门研究 | 第19-20页 |
3. 呈会的微观机制 | 第20-34页 |
·基于亲友关系的借贷圈 | 第20-22页 |
·呈会的产生 | 第20-21页 |
·第一层借贷圈 | 第21-22页 |
·呈会的信息传递机制 | 第22-24页 |
·参与者:得到了哪些信息 | 第22页 |
·参与者:没有得到哪些信息 | 第22-23页 |
·最关键的信息 | 第23-24页 |
·呈会的制约机制 | 第24-25页 |
·呈会的流转模式 | 第25-29页 |
·借贷圈的扩展 | 第29-34页 |
·第二层借贷圈 | 第29-31页 |
·间接亲友的加入动机 | 第31-32页 |
·盲目扩张:陌生人的加入 | 第32-34页 |
4. 呈会的利率分析 | 第34-46页 |
·隐含利率的计算方法与评价 | 第34-39页 |
·一般表达式 | 第34页 |
·即期收益率法计算利率 | 第34-36页 |
·即期收益率法的分析与评价 | 第36-38页 |
·修正后的利率计算 | 第38-39页 |
·基于案例的利率分析 | 第39-43页 |
·参与者分区间利率 | 第39-42页 |
·呈会的整体利率 | 第42-43页 |
·参与者全区间利率 | 第43页 |
·呈会的效率评价 | 第43-46页 |
5. 呈会的现实启示 | 第46-57页 |
·建立新型呈会的思路设计 | 第46-51页 |
·新型呈会与传统呈会的比较 | 第51-53页 |
·呈会正规化的方向和意义 | 第53-57页 |
6. 结语 | 第57-60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研究的展望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