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页 |
| 二、研究的背景 | 第8-14页 |
| (一) 法国新浪潮 | 第9-11页 |
| (二)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| 第11-12页 |
| (三) 德国新电影 | 第12-14页 |
| 三、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注释 | 第16-17页 |
| 第一章 艺术电影的内涵与分类 | 第17-20页 |
| 一、关于艺术电影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| 二、艺术电影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| 注释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中外艺术电影的题材分析 | 第20-24页 |
| 一、欧洲的艺术电影 | 第20页 |
| 二、中国的艺术电影 | 第20-24页 |
| 第三章 中外艺术电影主题分析 | 第24-35页 |
| 一、中国的古典审美特征 | 第24-28页 |
| (一) 中国美学思想的教化在“乐”中进行 | 第24-25页 |
| (二) “清淡与析理”的文化氛围 | 第25-26页 |
| (三) 中国古典文化强调“内在真实的感受” | 第26页 |
| (四) 中国古典美学重视“悠远”和“虚无” | 第26-28页 |
| (五) 中国古典艺术注意细节的刻画 | 第28页 |
| 二、艺术电影的文化表达 | 第28-29页 |
| 三、中国历代艺术电影的主题分析 | 第29-31页 |
| 四、国外艺术电影主题的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五、中外艺术电影主题的异同 | 第32-34页 |
| (一) 中外艺术电影主题的相同点 | 第32-33页 |
| (二) 中外艺术电影主题的不同点 | 第33-34页 |
| 注释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中外艺术电影的表达特征比较 | 第35-39页 |
| 一、在追求主题表达的同时探索形式美 | 第35-36页 |
| 二、中外艺术电影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 | 第36页 |
| (一) 中外艺术电影都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 | 第36页 |
| (二) 中外艺术电影都注重纪实性拍摄 | 第36页 |
| 三、中西方艺术电影表现形式的不同点 | 第36-38页 |
| (一) 长镜头的运用和镜头的剪接 | 第36-38页 |
| (二) 荒诞派艺术电影的定位 | 第38页 |
| 注释 | 第38-39页 |
| 第五章 中西文化对生活的关注 | 第39-45页 |
| 一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| 第39-43页 |
| (一) 人与自然的关系 | 第39-41页 |
| (二) 家庭与人的关系 | 第41-42页 |
| (三) 艺术是表达心灵还是肩负社会责任 | 第42-43页 |
| 二、中西文化的交融——在西方艺术与文化的影响下,部分中国艺术电影在纪实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| 第43-44页 |
| 注释 | 第44-45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45-48页 |
| 一、对中国艺术电影的总结 | 第45-46页 |
| 二、对中国艺术电影未来的期待 | 第46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