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义勇为法律问题的分析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见义勇为行为的概述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见义勇为行为的定义 | 第10页 |
第二节 见义勇为行为的构成要件 | 第10-14页 |
一、 见义勇为行为人须承受一定的人身危险性 | 第11页 |
二、 没有法定或者约定的救助义务 | 第11-12页 |
三、 见义勇为行为的主观方面 | 第12-13页 |
四、 见义勇为行为的主体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见义勇为行为的性质 | 第14-18页 |
一、 见义勇为行为的性质界定 | 第14页 |
二、 见义勇为行为属于无因管理 | 第14-15页 |
三、 见义勇为行为的特殊性 | 第15-16页 |
四、 见义勇为行为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国外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立法 | 第18-21页 |
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对见义勇为的立法 | 第18页 |
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对见义勇为的立法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见义勇为的立法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受益人补偿的问题 | 第21-26页 |
第一节 受益人承担补偿责任 | 第21-24页 |
一、 受益人应当承担补偿责任 | 第21-22页 |
二、 受益人补偿责任的性质 | 第22-23页 |
三、 受益人承担补偿责任的条件 | 第23页 |
四、 受益人承担补偿责任的数额范围 | 第23-24页 |
五、 受益人享有追偿权 | 第24页 |
第二节 受益人应当支付酬金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见义勇为基金会的设立 | 第26-31页 |
第一节 见义勇为基金会概述 | 第26-29页 |
一、 见义勇为基金会设立的宗旨 | 第26页 |
二、 见义勇为基金会的性质 | 第26-27页 |
三、 见义勇为基金会资金的来源与管理 | 第27-28页 |
四、 鼓励民间发展基金会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社会保障 | 第29-31页 |
一、 让见义勇为行为人享受保险制度 | 第29-30页 |
二、 对见义勇为行为人提供法律援助 | 第30页 |
三、 将见义勇为行为人纳入社会优抚对象范围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对受益人进行讹诈情况的规制 | 第31-35页 |
第一节 受益人讹诈的典型案例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国外对讹诈行为的规定 | 第32-33页 |
一、 加拿大的相关规定 | 第32页 |
二、 美国的相关规定 | 第32页 |
三、 新加坡的相关规定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针对受益人讹诈行为的对策 | 第33-35页 |
一、 建立见义勇为行为豁免制度 | 第33-34页 |
二、 完善证人制度 | 第34-35页 |
结语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