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磷铁矿的烧结特性及磷的转化机理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8页 |
·高磷铁矿的资源概况及矿物学特征 | 第11-17页 |
·国内外高磷铁矿的资源概况 | 第11-12页 |
·鄂西高磷铁矿的矿物学特征 | 第12-17页 |
·高磷铁矿的脱磷方法 | 第17-22页 |
·化学脱磷与生物脱磷 | 第18-19页 |
·选矿脱磷 | 第19页 |
·冶炼脱磷 | 第19-20页 |
·联合流程脱磷 | 第20-22页 |
·高磷铁矿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·气化脱磷研究现状 | 第23-27页 |
·钢渣的气化脱磷 | 第23-24页 |
·高磷锰矿的气化脱磷 | 第24-25页 |
·窑法制磷酸中磷的气化 | 第25-27页 |
·课题的提出 | 第27-28页 |
第2章 高磷铁矿的烧结特性 | 第28-43页 |
·铁矿粉的烧结 | 第28-30页 |
·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| 第28-29页 |
·烧结矿质量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烧结料层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| 第30页 |
·高磷铁矿粉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矿粉化学成分 | 第30页 |
·矿粉矿相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矿粉 XRD 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实验原燃料条件 | 第33-34页 |
·原燃料化学成分 | 第33页 |
·原燃料粒度组成 | 第33-34页 |
·烧结实验 | 第34-36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35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烧结速度和烧结矿品位 | 第36页 |
·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指数 | 第36-37页 |
·烧结矿还原性和 RDI_(+3.15) | 第37-38页 |
·烧结脱磷可行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固体炭燃烧的特点 | 第38页 |
·磷在烧结矿中的存在形式 | 第38-39页 |
·磷矿物的转化机理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脱磷产物与脱磷率计算 | 第40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3章 高磷铁矿烧结脱磷小型实验 | 第43-55页 |
·碱度与配碳对烧结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配碳与烧结料层变化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特性 | 第44页 |
·高磷铁矿原矿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原矿化学成分 | 第45页 |
·原矿矿相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原矿 XRD 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原矿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烧结脱磷实验 | 第48-50页 |
·实验原燃料条件 | 第48-49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49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0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0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0-54页 |
·配碳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温度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1页 |
·时间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料层厚度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碱度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容器+制粒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小球+通风对脱磷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小球烧结脱磷实验 | 第55-66页 |
·小球烧结及其优势 | 第55页 |
·实验原燃料条件 | 第55-56页 |
·原燃料粒度组成 | 第55-56页 |
·原燃料化学成分 | 第56页 |
·烧结脱磷实验 | 第56-58页 |
·实验方案 | 第5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8页 |
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8-62页 |
·同温度下的脱磷率变化 | 第58-59页 |
·同碱度下的脱磷率变化 | 第59-60页 |
·同配碳下的脱磷率变化 | 第60-61页 |
·脱磷条件优化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磷的存在形式与转化机理 | 第62-65页 |
·碱度>1 时磷的存在形式 | 第62-63页 |
·碱度<1 时磷的存在形式 | 第63-64页 |
·磷在烧结中的转化机理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附录 A 小球烧结脱磷实验数据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导师简介 | 第75-7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6-7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