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跨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引言 | 第8页 |
| ·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概述 | 第8-9页 |
| ·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| ·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结构模态参数识别 | 第13-20页 |
| ·引言 | 第13页 |
| ·单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分析 | 第13-16页 |
| ·阻抗、导纳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| ·频响特性和导纳曲线 | 第14-15页 |
| ·导纳曲线分析法原理 | 第15-16页 |
| ·多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分析 | 第16-19页 |
| ·多自由度系统的频响函数 | 第16-18页 |
| ·随机激励下的频响函数 | 第18-19页 |
| ·小结 | 第19-20页 |
| 第三章 基于位移模态改变率的损伤识别 | 第20-35页 |
| ·引言 | 第20页 |
| ·损伤识别分析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·损伤的定义 | 第21页 |
| ·损伤位置识别 | 第21页 |
| ·损伤程度识别 | 第21-24页 |
| ·BP算法原理 | 第22-24页 |
| ·改进的BP算法—LM算法 | 第24页 |
| ·识别结果评价 | 第24页 |
| ·数值模拟 | 第24-33页 |
| ·损伤位置识别数值计算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·损伤定量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小结 | 第33-35页 |
| 第四章 基于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 | 第35-47页 |
| ·引言 | 第35页 |
| ·基于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 | 第35-36页 |
| ·损伤位置识别 | 第35-36页 |
| ·损伤程度识别 | 第36页 |
| ·数值模拟 | 第36-46页 |
| ·损伤位置识别结果分析 | 第36-44页 |
| ·损伤程度定量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五章 大跨斜拉桥主梁损伤位置识别 | 第47-72页 |
| ·引言 | 第47页 |
| ·工程概况 | 第47页 |
| ·分析模型 | 第47-50页 |
| ·完好状态下全桥动力性能分析 | 第50-53页 |
| ·斜拉桥动力特性对主梁损伤敏感性分析 | 第53-59页 |
| ·主梁损伤对自振频率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主梁损伤前后曲率模态变化分析 | 第54-59页 |
| ·基于曲率模态差的损伤位置识别 | 第59-71页 |
| ·利用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差识别损伤 | 第59-66页 |
| ·确定损伤位置的量化指标 | 第66-71页 |
| 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| ·研究工作总结 | 第72-73页 |
| ·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