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生物化学论文--蛋白质论文

虹彩病毒胁迫下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 绪论第9-18页
   ·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及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·蛙科两栖动物皮肤抗菌肽的多样性第9-10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多样性表达的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多样性表达的机制第11页
   ·影响抗菌肽表达的因素及相应的调控机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生物因素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其它因素第12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表达的调控机制第12-14页
   ·两栖类面临生存的严峻状况第14-15页
   ·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第15-16页
   ·东北林蛙及其抗菌肽的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第16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抗菌肽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·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7-18页
2 材料与方法第18-24页
   ·材料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及微生物第18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第18-19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第19页
     ·试剂配制第19-20页
   ·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·实验分组第20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的处理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的收集及蛋白浓度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·RP-HPLC上样前皮肤分泌物的预处理第21页
     ·C18柱分离分泌物并收集洗脱峰第21页
     ·洗脱峰的抑菌活性检测第21页
     ·具有抑菌活性的洗脱峰的二次分离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的序列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·重组dybowskin-1ST膏的制备第22页
     ·小鼠伤口创面处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创口愈合的观测指标第23页
     ·数据处理方法第23-24页
3 结果与分析第24-40页
   ·病毒胁迫后东北林蛙的病理解剖第24页
   ·正常状态下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RP-HPLC图谱第24-25页
   ·虹彩病毒胁迫下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的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·RGV胁迫组与PBS对照组蛙皮肤分泌物的浓度第25-26页
     ·RGV胁迫组与PBS对照组蛙皮分泌物的RP-HPLC图谱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多肽组分的质谱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在非酶解条件下的Ic-ms/ms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在胰酶酶解条件下的Ic-ms/ms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在非酶解条件下的maldi-tof-tof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洗脱峰的抑菌活性检测及N端测序第30-33页
     ·东北林蛙皮肤分泌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组分第30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分离纯化有抑菌活性的洗脱峰组分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对纯化后的峰组分进行N端测序第32-33页
   ·测序所得四条多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预测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理化性质预测第33页
     ·二级结构预测第33-34页
   ·重组肽dybowskin-1ST对小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检测dybowskin-1ST的溶血活性第34页
     ·观察形态学变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测定伤口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第35页
     ·小鼠新生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第35-36页
   ·讨论第36-40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表达的多样性与先天免疫第36-37页
     ·Brevinins抗菌肽的分布及其意义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抗菌肽的附加功能第38-40页
结论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6页
附录第46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绿翅鸭(Anas crecca)翅膀的形态计量学研究
下一篇:黑龙江省岭峰自然保护区黑嘴松鸡春季栖息地选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