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企业煤气系统预测与调度建模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 
| 第1章 绪论 | 第9-15页 | 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 
| ·我国能源消耗简介 | 第9页 | 
| ·钢铁企业能耗分析 | 第9-10页 | 
| ·副产煤气现状分析 | 第10-11页 | 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 
| ·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 
| ·能源管理系统发展 | 第12-13页 | 
| ·煤气系统管网模型化研究 | 第13-14页 | 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 
| ·论文布局 | 第14-15页 | 
| 第2章 钢铁企业副产煤气概述 | 第15-24页 | 
| ·钢铁企业主要能源及其分布 | 第15-18页 | 
| ·钢铁企业副产煤气 | 第18-21页 | 
| ·焦炉煤气 | 第18-19页 | 
| ·高炉煤气 | 第19-20页 | 
| ·转炉煤气 | 第20-21页 | 
| ·钢铁企业煤气管网 | 第21-22页 | 
| ·煤气输送管路 | 第21页 | 
| ·工作站点 | 第21-22页 | 
| ·副产煤气利用技术 | 第22-23页 | 
| ·焦炉煤气利用技术 | 第22-23页 | 
| ·高炉煤气利用技术 | 第23页 | 
| ·转炉煤气利用技术 | 第23页 | 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 
| 第3章 钢铁企业煤气产耗预测 | 第24-46页 | 
| ·预测学与常用预测算法 | 第24-27页 | 
| ·预测学基础 | 第24页 | 
| ·常用预测算法 | 第24-27页 | 
| ·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算法 | 第27-32页 | 
| ·BP 网络算法 | 第28-31页 | 
| ·附加动量法的 BP 网络算法 | 第31-32页 | 
| ·数据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| 第32-35页 | 
| ·灰色关联度分析基础 | 第32-34页 | 
| ·针对高炉煤气消耗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实例 | 第34-35页 | 
| ·高炉煤气产耗预测 BP 网络仿真 | 第35-41页 | 
| ·高炉煤气消耗预测仿真 | 第35-39页 | 
| ·高炉煤气发生预测仿真 | 第39-41页 | 
| ·基于时间序列误差权值修正的加动量 BP 算法 | 第41-44页 | 
| ·小区间单调曲线法说明 | 第41-42页 | 
| ·误差权值修正算法的仿真 | 第42-43页 | 
| ·焦炉煤气发生基于误差权值修正算法的仿真实例 | 第43-44页 | 
| ·两种预测基准 | 第44-45页 | 
| ·基于生产计划的能源消耗预测 | 第44页 | 
| ·基于能源消耗的产品产量预测 | 第44-45页 | 
| ·本章总结 | 第45-46页 | 
| 第4章 煤气系统建模分析 | 第46-61页 | 
| ·煤气系统模型化分析 | 第46-50页 | 
| ·煤气系统网络结构 | 第46-47页 | 
| ·煤气系统单元分类 | 第47-50页 | 
| ·煤气优化调度数学模型 | 第50-58页 | 
| ·最小二乘回归建模理论基础 | 第50-51页 | 
| ·基于单元分类回归模型构建 | 第51-53页 | 
| ·模型的数学表示 | 第53-58页 | 
| ·模型的求解步骤 | 第58页 | 
| ·建模数据预处理 | 第58-59页 | 
| ·煤气优化调度原则 | 第59页 | 
| ·本章总结 | 第59-61页 | 
| 结论 | 第61-63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6-67页 | 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 
| 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