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园艺论文--果树园艺论文--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--枇杷论文

果、茶树对可溶性有机氮的吸收性能及其差异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引言第11-12页
1 土壤 SON 的研究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·土壤中 SON 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第12-15页
     ·植物吸收土壤 SON 的研究第15-18页
   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页
2 研究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·研究材料第18页
   ·试验方案设计第18-19页
   ·同位素示踪盆栽试验第19页
   ·测定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植物全 C、N 含量以及~(13)C、~(15)N 丰度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土壤相关理化性状测定第20页
   ·计算方法第20页
   ·数据分析统计第20-21页
3 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1-43页
   ·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第21页
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可溶性有机氮的吸收第21-25页
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吸收量的差异第25-28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可溶性无机氮吸收量的差异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吸收量的差异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同一供试果、茶树对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吸收量的差异第27-28页
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吸收量的变化第28-34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可溶性无机氮吸收量的变化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对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吸收量的变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同一供试果、茶树对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吸收量变化的差异第31-34页
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地下部对不同形态可溶性氮吸收率的变化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地下部对可溶性无机氮吸收率的变化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地下部对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吸收率的变化第36-38页
   ·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在枇杷、龙眼、茶树中的迁移规律第38-43页
     ·枇杷、龙眼、茶树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的差异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可溶性有机氮(甘氨酸)在枇杷、龙眼、茶树中迁移能力的差异第42-43页
4 结论第43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4页
致谢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栽培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分析
下一篇:不同套种模式对雷公藤林地土壤养分、雷公藤甲素及光合特性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