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33页 |
1 “捆绑”和情景记忆 | 第12-13页 |
·情景记忆概述 | 第12页 |
·“捆绑”在情景记忆中的作用 | 第12-13页 |
2 联结记忆概述 | 第13-17页 |
·联结记忆内涵及分类 | 第13-14页 |
·联结记忆研究的实验范式 | 第14-17页 |
3 联结记忆提取的几种理论解释 | 第17-22页 |
·双加工模型(Dual-process Model) | 第17-18页 |
·来源监测框架(Source Monitoring Framework) | 第18-20页 |
·双成分框架(Two-component Framework) | 第20-21页 |
·类型-表征模型(Type-token Model) | 第21页 |
·联结衰退假说(Associative Deficit Hypothesis) | 第21-22页 |
4 联结记忆提取的神经机制 | 第22-33页 |
·脑功能成像研究----与联结记忆提取相关的神经解剖结构 | 第22-28页 |
·事件相关电位研究----与联结记忆提取相关的大脑皮层电生理变化 | 第28-33页 |
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方案 | 第33-41页 |
1 问题提出 | 第33-38页 |
·以往联结记忆研究的角度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5页 |
·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的机制尚不明确 | 第35-38页 |
·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| 第38页 |
2 研究方案 | 第38-41页 |
·本论文研究框架及各实验之间的联系 | 第38-3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9页 |
·数据分析方法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的时间进程 | 第41-49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41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41-43页 |
·被试 | 第4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1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41-43页 |
·ERPs记录及数据处理 | 第43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行为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ERPs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编码重复方式对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的影响 | 第49-60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49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被试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0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50-51页 |
·ERPs记录及数据处理 | 第51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51-58页 |
·行为结果分析 | 第51-52页 |
·ERPs结果分析 | 第52-58页 |
4 讨论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自信度判断对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的影响 | 第60-70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60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60-62页 |
·被试 | 第6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0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60-61页 |
·ERPs记录及数据处理 | 第61-62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62-68页 |
·行为结果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ERPs结果分析 | 第63-68页 |
4 讨论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线索再认范式中提取尝试与痕迹恢复加工的分离 | 第70-81页 |
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70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70-72页 |
·被试 | 第70-7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71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71页 |
·ERPs记录及数据处理 | 第71-72页 |
3 结果分析 | 第72-79页 |
·行为结果 | 第72-73页 |
·ERPs结果分析 | 第73-79页 |
4 讨论 | 第79-81页 |
第七章 综合讨论 | 第81-89页 |
1 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及讨论 | 第81-88页 |
·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中,项目提取先于关系提取完成,回忆-接受加工比回忆-拒绝加工更早完成 | 第81-82页 |
·联结再认范式提取存在早、晚两个阶段 | 第82-83页 |
·联结再认范式提取中,早期新旧效应反映了痕迹恢复加工,而晚期新旧效应反映了提取后评估加工 | 第83-86页 |
·在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提取早期阶段,可能同时存在痕迹恢复加工和监控加工 | 第86-88页 |
2 主要结论 | 第88页 |
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| 第88-89页 |
4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103页 |
附录 | 第103-104页 |
后记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