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城乡金融组织论文

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--以江苏宁泰两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为例

目录第1-7页
表目录第7-9页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1. 导论第14-2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6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·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本文可能的创新第19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不足第19-20页
2. 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第20-32页
   ·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金融抑制第20页
     ·金融深化第20-21页
   ·农村金融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农业信贷补贴论第21页
     ·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22页
   ·金融组织创新理论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宏观金融组织创新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微观金融组织创新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24-27页
     ·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第25页
  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第25-26页
     ·民间金融第26-27页
   ·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国外文献综述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国内文献综述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31-32页
3. 江苏宁泰两地样本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第32-52页
   ·江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·样本区域选择及概况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样本区域选择第33页
     ·样本区域经济概况第33-35页
     ·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第35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起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起概况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发起人动机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发起人交往情况第37-38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机制第38-45页
     ·运营对象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利率机制第39-41页
     ·风险防范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利润分配第44-45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管理机制第45-52页
     ·组织结构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股权结构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内部监管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外部环境第49-52页
4.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2-74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第52-56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52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方法第52-56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率第56-63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率指标设计的理论基础第56-58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率的指标设计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·影响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效率的实证分析第63-69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变量选择第63-66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效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果指标设计的理论基础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果指标的选择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运行效果分析第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4页
5. 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运行绩效及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第74-94页
   ·数据来源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74-80页
     ·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第74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第74-76页
     ·社员及家庭基本情况第76-77页
     ·社员入社基本情况第77-78页
     ·社员资金借贷基本情况第78-80页
   ·苏陈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现状第80-81页
   ·社员农户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第81-87页
     ·社员满意度指标第81-82页
     ·社员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第82-87页
   ·社员借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对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第87-90页
     ·指标选择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实证结果分析第88-90页
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投放的覆盖面研究第90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4页
6.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4-100页
   ·研究结论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绩效良好,但需注意规模控制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运行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升,并与传统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形成业务互补关系第95页
   ·政策建议第95-100页
     ·明确“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”的定位,并保持适度规模发展第95-96页
     ·在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情况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,可以考虑将其摘“准”转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第96-97页
     ·加强对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支持,对其先由地方政府扶持与监管,待运行较成熟后再转为由银监会监管的发展模式予以认可第97-100页
参考文献第100-104页
附录第104-110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10-112页
致谢第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盐城地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现状和发展研究
下一篇:江苏省FDI流入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