减灾型社区脆弱性研究--以白银市狄家台社区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减灾社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脆弱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主题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| 第16-25页 |
·风险管理 | 第16-18页 |
·减灾型社区概述 | 第18-22页 |
·社区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减灾型社区内涵 | 第19-22页 |
·脆弱性分析概述 | 第22-25页 |
·脆弱性的内涵 | 第22-23页 |
·结构方程模型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减灾型社区脆弱性分析 | 第25-33页 |
·减灾型社区孕灾环境分析 | 第25-26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25-26页 |
·社会环境 | 第26页 |
·减灾型社区致灾因子分析 | 第26-28页 |
·自然 | 第27-28页 |
·技术 | 第28页 |
·人为 | 第28页 |
·减灾型社区承灾体分析 | 第28-33页 |
·社会居民 | 第29-30页 |
·社区设施 | 第30页 |
·社区组织 | 第30-32页 |
·社区文化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实证研究—以白银市狄家台社区为例 | 第33-46页 |
·模型构建 | 第33-34页 |
·结构变量路径假设 | 第33-34页 |
·观测变量 | 第34页 |
·调研方法 | 第34-36页 |
·选定研究社区 | 第34-35页 |
·设计调查问卷 | 第35页 |
·设计量表 | 第35-36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36页 |
·数据收集 | 第36页 |
·结果输出 | 第36-44页 |
·相关数目 | 第37页 |
·参数设定 | 第37-39页 |
·迭代次数 | 第39页 |
·参数估计 | 第39-42页 |
·拟合优度统计量 | 第42-43页 |
·完全标准化解 | 第43-44页 |
·脆弱性因子排序 | 第44-46页 |
第五章 减灾型社区中脆弱性因子优化建议 | 第46-49页 |
·提高社区居民灾害意识 | 第46-47页 |
·提高社区组织虚拟应急能力 | 第47页 |
·关注社区生命线工程建设 | 第47-48页 |
·发展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 | 第48-49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及不足 | 第49页 |
·研究趋势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4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