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阐释 | 第11-16页 |
| ·“夷”、“东夷”与“东夷族” | 第11-14页 |
| ·东夷文化 | 第14-16页 |
| 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历史 | 第16-18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| 2 东夷文化遗存的确定 | 第20-37页 |
| ·东夷文化序列 | 第20-35页 |
| ·后李文化 | 第20-23页 |
| ·北辛文化 | 第23-25页 |
| ·大汶口文化 | 第25-27页 |
| ·山东龙山文化 | 第27-30页 |
| ·岳石文化 | 第30-32页 |
| ·珍珠门文化 | 第32-34页 |
| ·南黄庄文化 | 第34-35页 |
| ·东夷文化的基本特征 | 第35-37页 |
| 3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过程 | 第37-58页 |
| ·新石器时代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| 第37-53页 |
| ·后李文化时期 | 第37-39页 |
| ·北辛文化时期 | 第39-42页 |
| ·大汶口文化时期 | 第42-49页 |
| ·山东龙山文化时期 | 第49-53页 |
| ·夏商时期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 | 第53-57页 |
| ·岳石文化时期 | 第53-56页 |
| ·珍珠门文化时期 | 第56-57页 |
| ·周代南黄庄文化时期 | 第57-58页 |
| 4 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演变的特点及成因 | 第58-67页 |
| ·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特点 | 第58-64页 |
| ·阶段性 | 第58-63页 |
| ·起伏性 | 第63页 |
| ·辐射性 | 第63-64页 |
| ·东夷文化分布范围演变特点的成因 | 第64-67页 |
| ·东夷军事实力的强大与衰弱 | 第64-65页 |
| ·人口流动和民族的迁徙 | 第65页 |
| ·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| 第65-67页 |
| 5 结语 | 第67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| 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