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理学论文--实验药理学论文

新型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抗血栓活性研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前言第13-17页
第一章 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第17-27页
   ·血小板聚集与P2Y12 受体第17-18页
   ·各类血小板P2Y12 受体拮抗剂临床研究进展第18-21页
     ·噻吩并吡啶类P2Y12 受体拮抗剂第18-20页
     ·非噻吩并吡啶类P2Y12 受体抑制剂第20-21页
   ·其他类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环氧化酶-1 受体抑制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血小板糖蛋白GPⅡb/Ⅲa 受体拮抗剂第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23页
   ·血小板活化机制第23-24页
   ·凝血、血小板聚集与血栓形成的关系第24-25页
   ·技术路线第25-27页
第二章 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抗血栓活性筛选第27-47页
 第一节 抗凝血活性筛选第27-31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7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27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27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器材第2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小鼠断尾出血时间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28页
   ·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·讨论第29-31页
 第二节 诱导剂ADP 加入量的确定第31-34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31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31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器材第31页
   ·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剂量ADP 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32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32-34页
 第三节 阳性对照药氯吡格雷给药量的确定第34-3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4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34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34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器材第34页
   ·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不同剂量阳性药物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35页
   ·结果第35-37页
 第四节 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第37-40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37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器材第37页
   ·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38页
   ·结果第38-40页
 第五节 3 号和5 号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试验第40-44页
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40页
     ·实验器材第40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40页
     ·实验器材第40页
   ·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  ·3 号与5 号化合物对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41页
   ·结果第41-44页
 第六节 3 号和5 号化合物抗血栓活性筛选第44-4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·实验动物第44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44页
     ·仪器与器材第44页
   ·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对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第44-45页
   ·结果第45页
   ·讨论第45-46页
 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结论第47-48页
附录 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
论文共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苯吡啶缩氨基硫脲合锌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
下一篇:黄杨宁及其结构改造衍生化合物的舒血管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