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2-16页 |
·PKI国内外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云安全国内外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公钥基础设施(PKI) | 第18-28页 |
·公钥基础设施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·公钥密码体制 | 第18-19页 |
·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技术 | 第19-20页 |
·数字签名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身份认证原理 | 第20页 |
·公钥基础设施的组成 | 第20-21页 |
·证书认证中心CA | 第20-21页 |
·证书持有者 | 第21页 |
·依赖方 | 第21页 |
·X.509证书规范 | 第21-22页 |
·CA的可信任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安全框架需要提供的服务 | 第23-24页 |
·身份认证服务 | 第23页 |
·数据加解密服务 | 第23-24页 |
·IBC(identity—basedCryptoGraphic)简介 | 第24-25页 |
·IBC原理与结构 | 第24页 |
·IBC公钥生成算法 | 第24-25页 |
·IBC加密与认证 | 第25页 |
·基于PKI的认证与加密技术 | 第25-26页 |
·PKI机制和IBC机制的对比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云计算以及云安全 | 第28-37页 |
·云计算的概括 | 第28-31页 |
·软件作为一种服务(SaaS) | 第29页 |
·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(IaaS) | 第29-30页 |
·平台作为一种服务(PaaS) | 第30-31页 |
·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| 第31页 |
·云安全的概括 | 第31-36页 |
·云计算的多用户问题 | 第31-32页 |
·云计算的虚拟化问题 | 第32页 |
·云计算的模式安全问题 | 第32页 |
·云计算异构平台问题 | 第32页 |
·云计算的开放性与资金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云安全模型 | 第33-35页 |
·Jericho云立方模型 | 第33-34页 |
·CSA(cloud security alliance云安全联盟)安全模型 | 第34-35页 |
·基于云计算的联邦身份管理机制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云计算环境CA设计 | 第37-57页 |
·云计算环境CA的设计方案 | 第37-38页 |
·MixCA的组成 | 第38-39页 |
·MixCA的初始化 | 第39-40页 |
·根MixCA初始化 | 第39页 |
·其他MixCA初始化 | 第39-40页 |
·PKI密钥与IBC密钥关联 | 第40页 |
·MixCA密钥管理 | 第40-41页 |
·MixCA用户密钥的产生 | 第40-41页 |
·MixCA密钥的存储 | 第41页 |
·MixCA证书管理 | 第41-46页 |
·MixCA证书的申请 | 第41页 |
·MixCA证书的产生 | 第41-42页 |
·MixCA证书的存储 | 第42页 |
·MixCA证书、私钥的分发 | 第42页 |
·证书撤销列表与公钥黑名单 | 第42-44页 |
·基于IBC认证的OCSP增强协议研究 | 第44-46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基于服务承载的身份认证 | 第46-50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的加解密 | 第50-51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基于SNMP的拓扑探索 | 第51-55页 |
·拓扑发现使用的MIB | 第51-52页 |
·拓扑算法的数据结构 | 第52页 |
·拓扑算法思想描述 | 第52-53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的实验结果 | 第53-54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旳实验结果 | 第54-55页 |
·云计算环境下CA设计的方案讨论 | 第5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混合云计算环境下CA设计 | 第57-65页 |
·混合云计算环境下多CA模型 | 第57-58页 |
·混合云计算环境下云桥中心的设计 | 第58-63页 |
·云桥中心整体设计 | 第58-60页 |
·云桥中心的属性令牌 | 第60页 |
·云桥中心互相信任模型 | 第60-61页 |
·云桥中心的短消息机制 | 第61-62页 |
·云桥中心的负载器设计 | 第62-63页 |
·混合云计算设计方案的讨论 | 第63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·论文的主要贡献 | 第65页 |
·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方向 | 第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