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1.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·选题依据 | 第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| 2. 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3页 |
| ·挫折的内涵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探讨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挫折的感受及挫折反应的相关因素 | 第13-14页 |
| 3.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4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文献资料法 | 第14页 |
| ·问卷调查法 | 第14页 |
| ·数理统计法 | 第14-15页 |
| 4. 本研究所需问卷的研究过程与步骤 | 第15-25页 |
| ·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心理成因调查问卷》的编制 | 第15页 |
| ·问卷的维度构建 | 第15页 |
| ·项目的编制 | 第15页 |
| ·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调查问卷》的结构分析 | 第15-19页 |
| ·项目分析 | 第15-17页 |
| ·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17-19页 |
| ·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调查问卷》的信、效度检验 | 第19-22页 |
| ·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调查问卷》的信度分析 | 第19页 |
| ·《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调查问卷》效度分析 | 第19-22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探索研究 | 第22-25页 |
| 5. 结果与分析 | 第25-39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的相关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不同性别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成因的分析 | 第25页 |
| ·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挫折成因的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·不同居住的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挫折成因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| ·不同训练年限的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挫折成因的分析 | 第27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行为反应的相关分析 | 第27-30页 |
| ·不同性别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行为反应的分析 | 第28页 |
| ·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行为反应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不同居住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行为反应分析 | 第29页 |
| ·不同训练年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行为反应分析 | 第29-30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心理成因分析 | 第30-33页 |
| ·外界因素 | 第30页 |
| ·自然因素 | 第30-31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31-33页 |
| ·自我因素 | 第33-35页 |
| ·学业因素 | 第33-34页 |
| ·生理因素 | 第34-35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折后的反应 | 第35-37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积极行为反应 | 第35页 |
| 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受挫后消极行为反应 | 第35-36页 |
| ·容易引起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攻击行为的消极挫折心理反应 | 第36-37页 |
| ·防止和克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挫折心理的措施 | 第37-39页 |
| ·思想教育法 | 第37页 |
| ·迁移法 | 第37页 |
| ·宣泄疏导法 | 第37-38页 |
| ·转移注意法 | 第38-39页 |
| 6 结论与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·结论 | 第39页 |
| ·建议 | 第39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| 附录 | 第42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