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11-27页 |
1.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缘起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社区基金会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2 官办社会组织发展特征回顾 | 第14-16页 |
1.2.3 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4 以往研究述评 | 第18页 |
1.3 理论视角及分析命题 | 第18-21页 |
1.3.1 理论视角 | 第18-20页 |
1.3.2 分析命题 | 第20-21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21-24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1-23页 |
1.4.2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23页 |
1.4.3 研究思路 | 第23-24页 |
1.5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| 第24-27页 |
1.5.1 基本情况 | 第24-25页 |
1.5.2 治理架构 | 第25页 |
1.5.3 财务信息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政府主导与资源依赖: “襁褓”中的依附成长 | 第27-36页 |
2.1 远虑近忧: 创新社区治理的内在压力与外在推力 | 第27-29页 |
2.1.1 供需失衡: 拓展治理资源迫在眉睫 | 第27-28页 |
2.1.2 激发活力: 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势在必行 | 第28-29页 |
2.2 谨慎的街道: 资源输入与行政干预 | 第29-32页 |
2.2.1 全方位扶持: 保障组织正常运行 | 第29-30页 |
2.2.2 多方面干预: 影响组织独立运作 | 第30-32页 |
2.3 巧借东风: 街道庇护下社区基金会的茁壮成长 | 第32-34页 |
2.3.1 承接街道购买项目: 先“生存“后“发展” | 第32-33页 |
2.3.2 项目“做加法”: 提升社区信任水平 | 第33页 |
2.3.3 争取宣传资源: 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| 第33-34页 |
2.3.4 巧妙拒绝: 尝试与街道保持距离 | 第3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3章 注意力转移与关系重构: “过继”后的艰难调整 | 第36-47页 |
3.1 内忧外患: 基层社会治理背景下的政策调整与组织重构 | 第36-40页 |
3.1.1 环境变化: 政策调整与科室改革引发的“反应” | 第36-38页 |
3.1.2 组织重构: 基金会发展遭遇“阵痛” | 第38-40页 |
3.2 两难的街道: 职能调试与政绩驱动下的不断适应 | 第40-43页 |
3.2.1 职能调试: 科室边界模糊下的摸索前行 | 第40-41页 |
3.2.2 政绩驱动: 态度转变后的合作重构 | 第41-43页 |
3.3 关系重构与自我造血: 关系转变后社区基金会另谋发展 | 第43-46页 |
3.3.1 主动争取街道资源: 重新搭建关系网络 | 第43-44页 |
3.3.2 整合项目资源: 推进项目体系化运作 | 第44-45页 |
3.3.3 引入专业资源: 坚持专业化道路 | 第45页 |
3.3.4 拓展资源渠道: 增强组织造血能力 | 第45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4章 放管结合与策略回应: “断奶”后的自主发展 | 第47-57页 |
4.1 治理重心下移: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| 第47-48页 |
4.1.1 环境营造: 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带来的发展机遇 | 第47-48页 |
4.1.2 精细化治理: 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伴随的深层次挑战 | 第48页 |
4.2 精明的街道: “放”与“收”之间的自由切换 | 第48-53页 |
4.2.1 权限下放: 项目发包、队伍拓展与运营管理 | 第49-51页 |
4.2.2 统领全局: 方向把控、思想引领与结果反馈 | 第51-53页 |
4.3 妥协与坚持并举: 新形势下社区基金会的灵活应对 | 第53-55页 |
4.3.1 明确项目方向: 对标街道中心工作 | 第53-54页 |
4.3.2 成立专项基金: 共同营造文化街区 | 第54页 |
4.3.3 聚焦使命: 提升社区影响力 | 第54-55页 |
4.3.4 抓住契机: 推动品牌营造 | 第5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5章 温和的“突围”: 社区基金会自主性生成路径分析 | 第57-64页 |
5.1 制度变迁与基层重构: 社区基金会自主性生成的结构性约束 | 第57-60页 |
5.1.1 试点探索与社区基金会的依附式发展 | 第57-58页 |
5.1.2 体制改革与社区基金会的非对称性发展 | 第58-59页 |
5.1.3 精细化治理与社区基金会的较大自主性发展 | 第59-60页 |
5.2 定位、专业与影响力:社区基金会自主性获得策略分析 | 第60-61页 |
5.2.1 明确基金会项目发展定位 | 第60页 |
5.2.2 坚持专业化道路 | 第60-61页 |
5.2.3 以社会效应交换生存空间 | 第61页 |
5.3 结构与策略之间: 社区基金会自主性获得路径分析 | 第61-64页 |
第6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64-68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4-65页 |
6.2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65-66页 |
6.2.1 研究创新点 | 第65页 |
6.2.2 研究不足 | 第65-66页 |
6.3 未尽之讨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附录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