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·引言 | 第15-16页 |
·有限元网格生成技术分析 | 第16-19页 |
·六面体网格选择依据 | 第19页 |
·六面体网格生成技术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六面体网格生成方法 | 第22-31页 |
·引言 | 第22页 |
·六面体网格的划分准则 | 第22-23页 |
·常用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 | 第23-30页 |
·映射法 | 第23-24页 |
·堆砌法 | 第24-25页 |
·四面体分解法 | 第25-26页 |
·中轴面法 | 第26-27页 |
·弦须编织法 | 第27-28页 |
·扫掠法 | 第28-29页 |
·栅格法 | 第29-30页 |
·六面体网格生成算法分类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基于虚拟几何的实体模型表达 | 第31-54页 |
·引言 | 第31-32页 |
·虚拟几何机制 | 第32-33页 |
·面向网格生成的几何接口 | 第33-34页 |
·组合曲线参数化 | 第34-35页 |
·组合曲面参数化 | 第35-44页 |
·基于点邻域多边形特征的网格初始展平 | 第36-39页 |
·局部刚性和整体线弹性反向变形有限元法网格参数化 | 第39-42页 |
·网格曲面参数化实例 | 第42-44页 |
·虚拟拓扑的创建和操作 | 第44-50页 |
·创建虚拟拓扑 | 第44-46页 |
·虚拟操作类型及对应的虚拟拓扑操作 | 第46-49页 |
·移除虚拟拓扑 | 第49-50页 |
·基于虚拟几何的网格生成实例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四章 基于扫掠体识别的实体模型分解 | 第54-70页 |
·引言 | 第54-55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55页 |
·基于扫掠体识别的实体模型分解算法 | 第55-67页 |
·组合曲面和纯凹环提取 | 第57-59页 |
·指定扫掠体源面 | 第59页 |
·识别约束面 | 第59-61页 |
·构造扫掠体 | 第61-67页 |
·模型分解实例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基于内在特征和能量约束的六面体网格生成 | 第70-85页 |
·引言 | 第70页 |
·扫掠法基本思路 | 第70-71页 |
·扫掠体源面和连接面网格生成 | 第71-72页 |
·构建边界节点层 | 第72-73页 |
·目标网格生成 | 第73-79页 |
·基于内在特征和能量约束的曲面网格投影算法 | 第73-74页 |
·网格伸缩内在量 | 第74-75页 |
·网格变形能量 | 第75-76页 |
·节点位置约束方程 | 第76-77页 |
·最小二乘求解 | 第77-78页 |
·目标曲面重心坐标映射 | 第78-79页 |
·内节点和六面体网格生成 | 第79-81页 |
·六面体网格生成实例 | 第81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双八面体局部变换和整体有限元法的网格质量优化 | 第85-100页 |
·引言 | 第85-86页 |
·网格质量评价准则 | 第86-87页 |
·基于双八面体局部变换的单元规则化 | 第87-90页 |
·基于有限元法的六面体网格整体优化 | 第90-96页 |
·网格节点内力 | 第90-93页 |
·表面网格特征约束 | 第93-95页 |
·整体求解 | 第95-96页 |
·六面体网格质量优化实例 | 第96-9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9-100页 |
第七章 三维实体网格生成软件开发 | 第100-124页 |
·引言 | 第100页 |
·基于 Open CASCADE 的系统框架 | 第100-107页 |
·目标库 | 第100-102页 |
·应用框架 | 第102-103页 |
·数据接口 | 第103-107页 |
·功能扩展接口 | 第107-109页 |
·软件功能模块及操作界面 | 第109-122页 |
·软件总体框架 | 第109-110页 |
·操作界面 | 第110-120页 |
·应用实例 | 第120-1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4页 |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4-127页 |
·全文工作总结 | 第124-125页 |
·未来研究展望 | 第125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6页 |
致谢 | 第136-137页 |
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