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性滤料去除地下水中As(Ⅲ)的研究
摘要 | 第1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·地下水污染概况 | 第13页 |
·地下水中砷的性质及危害 | 第13-18页 |
·地下水中砷污染及来源 | 第14-16页 |
·地下水中砷的危害 | 第16-18页 |
·砷处理工艺 | 第18-23页 |
·离子交换法 | 第18-19页 |
·生物法 | 第19页 |
·膜分离法 | 第19-20页 |
·沉淀法 | 第20-21页 |
·氧化法 | 第21页 |
·吸附法 | 第21-23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、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7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2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页 |
·实验水样 | 第27页 |
·改性滤料的载体 | 第27页 |
·实验内容及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改性滤料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7-28页 |
·改性滤料的理化性质研究 | 第28页 |
·除 As(Ⅲ)性能研究 | 第28-29页 |
·检测方法及仪器 | 第29-32页 |
·检测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检测仪器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改性滤料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2-39页 |
·四种改性滤料的制备 | 第32-34页 |
·石英砂、锰砂的预处理 | 第32-33页 |
·制备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滤料的表征 | 第34-39页 |
·表面形态 | 第34-36页 |
·扫描电镜(SEM)分析 | 第36-38页 |
·表面等电点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改性滤料的理化性质研究 | 第39-56页 |
·改性滤料对 AS(Ⅲ)的去除性能 | 第39-40页 |
·改性滤料的负铁量 | 第40-41页 |
·改性滤料的稳定性 | 第41-42页 |
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2-51页 |
·吸附理论概述 | 第42页 |
·吸附等温线研究 | 第42-47页 |
·吸附动力学研究 | 第47-51页 |
·改性滤料的再生性 | 第51-53页 |
·不同再生剂对改性滤料再生效果的比较 | 第51-52页 |
·改性滤料重复再生研究 | 第52-53页 |
·改性滤料的比较 | 第53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负铁锰砂改性滤料除 AS(Ⅲ)研究 | 第56-70页 |
·负铁锰砂除 AS(Ⅲ)小试 | 第56-61页 |
·滤料投加量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pH 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·共存离子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小试实验小结 | 第60-61页 |
·动态实验研究 | 第61-66页 |
·进水浓度对除 As(Ⅲ)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滤速对除 As(Ⅲ)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·再生性研究 | 第64-65页 |
·动态实验小结 | 第65-66页 |
·负铁锰砂滤料除 AS(Ⅲ)机理分析 | 第66-70页 |
·负铁锰砂滤料改性机理叙述 | 第66-67页 |
·负铁锰砂滤料除砷机理探讨 | 第67-70页 |
第6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-71页 |
·建议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