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西南地区上泥盆统锰矿沉积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2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2-22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| ·国内外锰矿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区锰矿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| 第18-20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| ·研究路线 | 第19-20页 |
| ·主要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| ·工作量统计 | 第21-22页 |
|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22-30页 |
| ·区域构造位置 | 第22-24页 |
| ·区域地层 | 第24-27页 |
| ·右江盆地演化特征 | 第27-30页 |
| 第3章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 | 第30-48页 |
| ·沉积相类型 | 第30-38页 |
| ·半局限台地相 | 第30-34页 |
| ·斜坡相 | 第34-35页 |
| ·盆地相(台盆相) | 第35-38页 |
| ·单剖面沉积相分析 | 第38-44页 |
| ·湖润剖面 | 第38-40页 |
| ·鬼哭坳剖面 | 第40-42页 |
| ·下雷钻孔 ZK2407 | 第42-44页 |
| ·连剖面沉积相对比 | 第44-46页 |
| ·岩相古地理特征 | 第46-48页 |
| 第4章 成锰盆地与含锰岩系 | 第48-58页 |
| ·成锰沉积盆地 | 第48-53页 |
| ·成锰沉积盆地的定义、特征及分类 | 第48-49页 |
| ·桂南成锰沉积盆地 | 第49-51页 |
| ·靖西—大新(下雷—龙邦)成锰盆地 | 第51-53页 |
| ·含锰岩系 | 第53-58页 |
| ·含锰岩系的分类 | 第53-54页 |
| ·桂西南地区上泥盆统含锰岩系特征 | 第54-58页 |
| 第5章 锰矿区地质特征 | 第58-70页 |
| ·下雷—湖润锰矿区 | 第58-64页 |
| ·矿区构造特征 | 第58-59页 |
| ·含锰岩系特征 | 第59-61页 |
| ·矿石特征 | 第61-64页 |
| ·龙邦—壬庄矿区 | 第64-66页 |
| ·矿区构造特征 | 第64-65页 |
| ·含锰岩系特征 | 第65页 |
| ·锰矿石特征 | 第65-66页 |
| ·岳圩—地州矿区 | 第66-70页 |
| ·矿区构造特征 | 第66-68页 |
| ·含锰岩系特征 | 第68页 |
| ·锰矿石特征 | 第68-70页 |
| 第6章 含锰岩系磁化率特征 | 第70-77页 |
| ·磁化率研究综述 | 第70-71页 |
| ·研究区含锰岩系磁化率特征 | 第71-77页 |
| 第7章 锰矿石鲕豆粒特征 | 第77-97页 |
| ·锰矿石鲕豆粒结构特征 | 第77-79页 |
| ·宏观结构特征 | 第77页 |
| ·显微结构特征 | 第77-79页 |
| ·锰矿石鲕豆粒矿物学特征 | 第79-87页 |
| ·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| 第79-83页 |
| ·X 射线衍射分析 | 第83-87页 |
| ·锰矿石鲕豆粒地球化学特征 | 第87-95页 |
| ·样品的制作及测试方法 | 第87页 |
| ·常量元素特征 | 第87-89页 |
| 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89-92页 |
| 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92-95页 |
| ·锰矿石鲕豆粒成因及锰质来源 | 第95-97页 |
| 第8章 锰矿床中硅质岩特征 | 第97-108页 |
| ·硅质岩结构特征 | 第97-99页 |
| ·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| 第99-106页 |
| ·样品的选择 | 第99-100页 |
| ·常量元素特征 | 第100-101页 |
| ·微量元素特征 | 第101-103页 |
| ·稀土元素特征 | 第103-106页 |
| ·硅质岩成因 | 第106页 |
| ·硅质岩与锰矿关系 | 第106-108页 |
| 第9章 锰矿成矿机理研究 | 第108-113页 |
| ·相序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| 第108-110页 |
| ·锰矿发育的沉积相特征 | 第108页 |
| ·含锰岩系沉积相演化过程 | 第108-110页 |
| ·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| 第110-111页 |
| ·锰质来源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| 第111-112页 |
| ·小节 | 第112-113页 |
| 结论 | 第113-115页 |
| 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7-12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23-124页 |
| 附表 | 第124-129页 |